粵衛〔2016〕100號
各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衛生計生局(委)、發展改革委(局)、財政(稅)局(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省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中醫藥局制定的《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
?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中醫藥局???????
2016年9月18日???????
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
不合理增長的實施方案
??? 為有效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進一步增強深化醫改的綜合成效,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衛體改發〔2015〕89號)要求,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本實施方案。
???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 (一)總體要求。
??? 將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和任務,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強化規范醫療、完善醫保、改革醫藥等政策聯動,推動實現醫療費用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醫保基金運行和群眾承受能力相協調,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促進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 (二)目標任務。
??? 到2016年底,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并量化區域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初步建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監測體系,定期公示主要監測指標,基本達到22項主要監測指標的目標要求(見附件1),城市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總量增幅和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用、住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增幅有所下降,初步遏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勢頭。
??? 到2017年底,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機制,力爭公立醫院門診病人人均醫療費用、住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不超過全國同級同類醫院平均水平,區域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降到10%以下,參?;颊哚t療費用中個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居民看病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 二、主要措施
??? (一)規范醫療服務流程。推動醫院業務流程重組,提高首診確診率、檢查及時報告率和入院三日手術率等。通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優化診療流程、開展日間手術等方式,縮短平均住院日。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原發性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診療規范,進一步擴大臨床路徑管理覆蓋面、專業及病種,促進腫瘤等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工作。到2016年底,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例數達到出院病例數的30%以上,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不少于100個。進一步規范門診管理,除兒童醫院外,在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嚴格控制并逐步取消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和靜脈輸液。(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 (二)規范醫務人員診療行為。采取處方負面清單管理,落實處方點評制度,控制抗生素不合理應用,規范激素類藥物、抗腫瘤藥物、輔助用藥臨床應用,加強臨床使用干預,推行個體化用藥,降低患者用藥損害及負擔。加強中藥飲片合理應用監管,建立中藥飲片處方專項點評制度,促進合理用藥。對輔助用藥、醫院超常使用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等的跟蹤監控制度,明確需要重點監控的藥品品規數,建立健全以基本藥物為重點的臨床用藥綜合評價體系。嚴格執行醫療機構明碼標價和醫藥費用明晰清單制度。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醫院的藥品、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等業務收入掛鉤。規范檢查管理,根據患者病情實際需要開具檢驗檢查項目,凡是通過費用較低的檢驗檢查能夠明確診斷的,不得誘導患者再行其它同類檢查項目;非疾病診治需要,不得重復實施檢驗檢查。嚴格整治“大檢查、亂檢查”,提高大型影像設備檢查的陽性率,三級醫院大型X光機檢查陽性率總體不低于70%,CT、MRI檢查陽性率總體不低于70%,患者、醫師與護理人員對醫學影像部門服務滿意度明顯提升。(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 (三)推廣適宜診療技術。制訂全省公立醫院臨床診療技術項目清單,明確各級公立醫院應提供的診療技術服務項目。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首選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適宜技術。加強高風險、高費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管理。嚴格控制不符合醫院功能定位的診療技術,嚴格控制臨床效果不明顯、費用高的醫療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公立醫院提供特需醫療服務比例不得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鼓勵各地建立區域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等中心,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省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負責)
??? (四)強化醫療機構內控制度。加強預算約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或者政府辦醫機構要根據行業發展規劃和醫療費用控制目標,對醫院預算進行審核。公立醫院要按照預算管理規定,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力。全面推動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工作,健全成本定額管理制度和費用審核制度,科學開展科室成本、項目成本、病種成本、診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核算工作,探索建立醫療機構成本信息庫,全面、真實、準確反映醫院成本信息。開展大額預算項目研究論證,做好項目效益評價。加強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提高公立醫院病案、臨床路徑、藥品、耗材、費用審核、財務和預算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省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 (五)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價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號),實行藥品、醫用耗材分類采購,對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多家企業生產的基本藥物和非專利藥品,發揮省藥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優勢,進行公開競價交易。按國家部署落實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的價格談判結果。實行區域集中或委托交易機構等多種議價方式,提高議價能力及效果。鼓勵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縣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年度銷售金額(不含中藥飲片,下同)占比達到50%以上;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基本藥物年度銷售金額占比達到25%以上;同級別專科醫院基本藥物年度銷售金額占比可相應下調5個百分點。公立醫院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下降到30%左右。加強對藥品價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實施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采購國產高值醫用耗材。依托省藥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建立高價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重點監控目錄,動態監測公立醫院高價藥品、耗材采購數量和采購金額,定期發布通報。嚴厲查處藥品和醫用耗材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省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國資委、工商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 (六)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強化醫?;鹗罩ьA算,在總額控制下,系統推進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總額預付等復合型付費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選擇臨床診療路徑明確、并發癥與合并癥少、治療技術成熟且質量可控、費用水平可考量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重大疾病優先開展按病種付費。探索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付費方式。逐步將醫保對醫療機構服務的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充分發揮各類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和監督制約作用。在規范日間手術和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納入醫保支付的日間手術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針灸、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范圍。建立健全各類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公開、平等的談判協商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動態調整支付標準,強化質量監管。將參保人員負擔水平納入醫保服務協議考核體系,并與費用結算掛鉤。(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負責)
??? (七)改革醫療服務價格。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鹂沙惺?、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項目價格,合理調整提升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特別是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等服務項目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通過降低藥品耗材費用和加強成本控制,留出空間用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特別是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等服務項目價格。授權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在省規定的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規定內制定合理價格。調整后的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切實落實各級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各項投入政策,確保醫保基金按規定及時足額結算,促進醫療費用結構合理化。(省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中醫藥局負責)
??? (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以醫療技術為支撐,以利益共享為紐帶,以支付方式為杠桿,建立多種形式醫療聯合體,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用藥銜接。發展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進一步明確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定位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以患者為中心,以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為切入點,開展分級診療工作。綜合運用行政、醫保、價格等多種措施,加快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引導患者合理就醫,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強康復、護理等醫療機構建設,建立不同類別的醫療機構功能橫向互補體系,向患者提供連續系統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在統一質量標準前提下,在全省范圍內實行同級醫療機構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三級公立醫院要逐步減少和下沉普通門診服務,實現普通門診占比逐年降低。對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不健全、能力較弱的地區,要將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范圍,滿足人民群眾首診看中醫的需求。(省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中醫藥局負責)
??? (九)實施全民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加強慢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將健康促進理念融入醫藥管理,普及衛生防病知識,為患者、家屬提供健康指導。全面推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力爭在2020年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深入開展全面健康素養促進運動,從源頭上控制患病率和醫療費用增長。(省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負責)
??? 三、建立考核問責機制
??? (一)加強醫療費用監測。省衛生計生委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指引,不斷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和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各地衛生計生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重點監測區域和機構醫療費用增長情況、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醫療收入結構、醫療服務效率及10種典型單病種(見附件2)例均費用等,掌握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控制主要監測指標情況,科學評價公立醫院費用控制的進度和效果。各地要綜合考慮醫療費用的歷史情況、醫療服務需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及診療特點、物價變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測算,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的年度和階段性目標。各地醫療費用監測體系要以信息化為基礎,建立本地區信息化監管平臺,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全面。(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 (二)加強醫療費用排序和公開。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根據費用指標監測情況,按地區、按醫療機構進行排序,每年定期按規定公示排序結果,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各級公立醫院要建立醫務人員用藥量、藥品總金額、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費藥使用量排序制度,建立排序結果分析評估制度,每季度把排序結果上網(或上墻)公示。省衛生計生委定期公布各地級以上市主要監測指標排序情況,并將排序情況抄送各級政府。省部屬公立醫院按照屬地化原則,納入當地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公開范圍。(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 (三)嚴格實施考核問責。
??? 1.建立控費目標通報制度。各地在每年3月前將上年度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主要監測指標(附件1)報省衛生計生委,省衛生計生委向各地、各有關部門通報各公立醫院年度控費情況。對于控費目標排名靠前的醫院在公立醫院基建投入、設備購置投入、重點學(專)科建設投入、財政撥款預算安排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對于達不到控費目標的醫院,各地衛生計生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根據情況核減或取消資金補助。(省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中醫藥局負責)???
??? 2.建立控費目標考核評價機制。將醫療費用控制作為公立醫院等級評審準入、新增床位審批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等的重要依據,對未達到控費目標要求的公立醫院,暫停上述資格,經整改符合要求后再予重新啟動。將醫療費用控制工作納入對所屬公立醫院目標管理、院長年度績效考核和院長任期考核范圍,提高控費指標所占的考核權重。建立完善科學的考核制度和機制,突出崗位職責履行、工作量、服務質量、服務效率、行為規范、技術能力、費用控制、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考核指標,嚴格實施全員績效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的崗位聘用、職稱晉升、個人薪酬掛鉤,并納入醫療服務信息化監管體系統一監管。(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 四、強化組織實施
???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重要性認識,落實政府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明確工作部署,精心組織實施。要將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作,全面落實綜合措施,確保工作成效。各地級以上市、各縣(市、區)衛生計生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結合實際情況,于3個月內制定本地區的實施方案,明確公立醫院控費年度和階段性目標以及監督考核辦法,積極穩妥推進。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對控費工作的統籌協調、行業監管和指導。
??? (二)強化部門協作。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藥品供應、公共衛生、監管體制等綜合改革,形成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長效機制。加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力度,敢于突破原有體制機制,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規范醫療行為,實現合理控費目標。各級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充分發揮理順醫療服務價格、落實財政投入和醫保引導調控等方面作用,衛生計生、中醫藥部門要強化醫療費用監測與監督。
??? 附件:1.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主要監測指標及說明
???????? ?2.十種典型單病種例名單
?
???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