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簡報(第130期)
按:上海將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和改善醫療服務作為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推進醫改的重要舉措予以推進,改善了群眾的服務體驗,提升了醫院的服務效率,創新了服務模式。
?
?
上海探索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深入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
?
一、以做實家庭醫生制度為基本路徑,探索構建分級診療制度?
(一)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夯實資源基礎。一是“促均衡”。啟動“5+3+1”郊區三級醫院建設項目,實現每個郊區縣都有一所三級綜合醫院。二是“促聯合”。通過醫聯體、托管、城鄉對口支援等方式,實現各級醫療機構梯度支撐的全覆蓋。三是“補短板”。根據上海市老齡化趨勢和疾病譜變化,推進部分二級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目前已有6家二級綜合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2400余張治療床位轉型為護理床位。?
(二)做實家庭醫生制度,明確基本路徑。上海市2011年啟動家庭醫生制度試點工作,目前全市24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全部開展家庭醫生制度試點,簽約常住居民936萬人,占服務人口的42%。2015年,在65家社區試點以分級診療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一是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居民可選擇1家社區、1家區級和1家市級醫療機構簽約,形成“1+1+1”簽約組合,居民簽約后可享有健康評估、全程健康管理、優先獲取上級醫院??瀑Y源等多項優惠。二是做實家庭醫生“管健康”。明確社區衛生服務6大類141項基本項目和服務標準,根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和疾病恢復期人群的不同需求,為簽約居民提供有針對性、防治結合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務。三是開展家庭醫生“管費用”。對簽約居民在全市所有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監管,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為社區居民的健康 “守門人”。四是探索家庭醫生制度下的有序診療秩序。家庭醫生對簽約居民進行初診,并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分診;家庭醫生轉診至上級醫療機構的患者,可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疾病康復期轉診回社區的患者,家庭醫生予以社區康復、家庭病床或居家護理服務。?
(三)協同推進綜合改革,強化配套保障。一是強化上級醫院對家庭醫生的資源支撐。二、三級醫院預留“兩個50%”的專家(??疲┨栐矗?0%的專家(??疲┨栐础㈩A約期前50%的時段),建立區域影像、檢驗、心電診療中心。二是強化對社區用藥的政策支撐。對于轉診回社區的慢病患者,可延續上級醫療機構長期用藥醫囑,藥品經第三方配送至患者,簽約且納入慢病管理的患者可單次滿足治療藥物1-2個月用量。三是強化公立醫院考核和引導機制。將二、三級醫院對社區和家庭醫生的支持力度納入考核范圍,開展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四是強化價格、醫保的聯動機制。適當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的價格梯度,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五是強化信息化支撐。構建以綜合管理平臺、家庭醫生工作平臺為主要內容的分級診療系統。?
二、以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為目標,深入開展醫療服務行動?
(一)以信息化為支撐,改善服務體驗。一是建立覆蓋38家市級醫院與16個區縣公立醫療機構的上海市居民健康信息網,方便醫生實時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與就醫信息,減少患者的重復檢驗檢查。二是建立醫聯預約服務平臺,為患者提供免費預約掛號服務,目前覆蓋全市40家三級醫院。2015年,建立家庭醫生雙向轉診預約平臺,患者可以通過家庭醫生直接預約上級醫療機構的專家門診,目前已在6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試點。三是在傳統的診間預約、現場預約、出院復診預約、電話預約等形式的基礎上,各辦醫主體、醫療機構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和新媒體平臺,不斷豐富預約服務手段,開展了手機客戶端預約、自助設備預約、微信預約等形式多樣的預約服務。38家市級醫院均開展“門診一站式”付費、自助信息查詢、微信導診等服務,28家醫院間實現門診患者自助儲值繳費的跨院跨行通存通用。?
(二)以方便群眾為宗旨,提升服務效率。一是28家市級醫療機構開設專病整合門診173個,參與科室達426個,年服務患者21.97萬人次; 2015年,上海有63家醫療機構開展日間手術服務,涵蓋90余個病種,涉及科室285個,完成手術11.26萬例次。二是在全市推行醫保慢病長處方,在65個試點社區推行延伸處方,方便慢性病患者配藥。三是開通衛生醫保聯合投訴電話,核實解決群眾反映的有關問題。?
(三)以人文關懷為重點,創新服務模式。一是從2012年起連續四年推出“關愛患者、從細節做起”的文明服務主題活動,每年推出十條細節舉措并在全市推廣。2015年,推出“深化醫患溝通細節服務”十項舉措。二是積極探索和引進社會力量參與改善醫療服務。在上海市東方醫院成立了醫療機構內的醫務社會工作部和醫務社工的學術組織-上海市醫學會醫務社會工作學會,制定了推動醫務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政府文件,并編印了《醫院志愿者崗前實務培訓手冊》、《醫院志愿者手語培訓手冊》。目前,全市有165家單位試點開展醫務社會工作、506家單位開展志愿者活動,有醫務志愿者5萬余名,已為近800萬人次患者提供導醫、交流、探視、心理舒緩等服務。?
(四)以營造氛圍為載體,發揮示范效用。一是開展“改善醫療服務在行動”系列宣傳活動。在楊浦區中心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長寧區同仁醫院、浦東新區浦南醫院、長寧區婦幼保健院開展了5站宣傳活動。二是開展“改善醫療服務品牌評選活動”。 2015年,評選出了20個“上海市改善醫療服務品牌”。三是組織市民參與“十佳家庭醫生”、“醫者仁心”等系列評選活動;同時,策劃大型紀實紀錄片《急診室的故事》、創作大型原創滬劇《51把鑰匙》、組織長征醫院血透中心護理組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對醫患關系現狀、先進醫務人員典型展開深度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