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編制背景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省已建起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能滿足全省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比,特別是與全面小康、健康河北工程和大健康新醫療等戰略目標相比,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集中表現為資源總量不足,體系布局和結構不合理,現有資源效率不高,服務水平亟待提升等方面。與此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跨區域配置衛生資源、設置醫療機構等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當前,我省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五年城鎮化全面加速,生育政策調整成為新常態,疾病譜和死亡譜已發生新的變化,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對衛生資源配置進行全方位的審視、謀劃和部署。
隨著醫改縱深推進,《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2015-2020年)》作為醫改配套政策和措施,于2015年3月6日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頒布實施。國家綱要明確要求,通過省級編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或制定出臺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市級編制區域衛生規劃、縣級編制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這三個抓手,將每千人口床位、醫師、護士等三個核心指標,在省市縣三級依次逐級細化,以規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規劃、建設和發展。省委、省政府對落實國家綱要高度重視,明確要求我委牽頭并協調發改、財政、編委辦、人社、住建等廳局落實好此項工作。
二、規劃編制過程
在國家綱要頒布前,我委已著手準備此項工作。特別是在2014年9月,全省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啟動會議上,我委按照國家有關部署,將編制我省體系規劃和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準一并進行安排。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以來,我委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組建規劃編制團隊,擬定基本思路和規劃框架,完成規劃指標設置和規劃方法比選;二是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將整個規劃細化為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規劃方法與指標、醫療資源合理利用的前瞻性、醫療衛生機構評價指標體系等10個專題并開展調研;三是開展資料收集和衛生資源配置標準抽樣調查,全面收集了2008-2014年我省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數據,并以承德、廊坊、衡水、邯鄲四市為樣本點,組織開展衛生資源配置抽樣調查;四是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深入4區8縣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實地走訪和座談;五是參照國家綱要起草了《河北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征求意見稿)》。
《規劃》征求意見稿形成后,于2015年7月9日首先在委機關內部進行了討論,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2015年8月對委機關處室進行征求意見,2015年9月對省直醫療衛生機構、設區市和省管縣進行征求意見;2015年10月向省發改委、省財政廳、人社廳、編委辦、住建廳等省直廳局征求意見;2016年1月向省委組織部、省國土廳和省物價局征求意見。2015年10月22日,國家衛計委組織專家對我省體系規劃(征求意見稿)進行了預備論證。2015年11月30日,省衛生計生委黨組對規劃進行了集體研究,并同意申請國家組織論證。2015年12月1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論證通過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
三、規劃編制任務
一是明確全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依據國家綱要,兼顧人口總量及變化趨勢、新型城鎮化等因素,在全面分析全省2008-2014年床位和人力資源變動的基礎上,結合我省每千人口床位和人力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現實情況,確定了全省2020年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每千人口的床位和衛生人力的配置標準。
二是各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逐一細化。綜合考慮各市人口、經濟、特別是現有衛生資源存量,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對環京津地區可能帶來的影響等,對各市每千人口的床位和衛生人力的配置標準逐一細化。
三是科學布局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對省、市、縣及其他公立醫院的資源配置提出了具體要求,并明確了公立醫院的單體規模;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數量和規模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四是支持發展社會辦醫療機構。明確規定到2020年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5張床位的標準,為社會辦醫院預留發展空間,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置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明確了全省、各市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人員配置標準;對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六是明確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和定位。注重上下聯動、防治結合、中西并重,通過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和定位,抓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為群眾提供系統、連續、全方位的醫療衛生服務。
七是強化了幾項關鍵指標的剛性約束。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床位數超過3.3張的市原則上不得擴大公立醫院的規模;市級醫院床護比低于1:0.6的不得增加床位;規定了省、市、縣醫院適宜的床位規模:省級醫院1000-1500張,市級醫院800-1200張,縣級醫院500-800張。
四、重點說明的幾點事項
規劃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規劃背景,較為詳細地分析了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主要形式。第二章為規劃總體思路,明確了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目標和規劃遵循的基本原則。第三章為衛生服務體系設置與資源配置標準,是規劃的重點部分,明確了衛生服務體系的布局,明確了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以及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和設置原則;明確了全省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各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信息資源配置、其他資源(包括設備和技術)配置。第四章為政策保障,從宏觀方面提出了政策要求;第五章為規劃實施與監督評價,明確了各級政府在落實規劃方面的責任,對規劃的編制、實施、監督評價提出了具體要求。下面我就規劃幾項重點事項進行說明。
(一)關于全省衛生資源發展指標的設置。
全省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為6.0張。這一指標與數學模型預測基本相符,既有助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又與衛生費用增長承受度相適應。該目標可以實現,發展規模相對適宜。
結合近年來我省衛生人員變動趨勢,針對目前我省醫護比值處于(1:0.77)的倒置現狀,本著增加注冊護士數量,糾正醫護比不協調的原則,將河北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定為2.5人、注冊護士數定為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每千人口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達到3.5人,公共衛生專業人員達到0.83人,每萬人口全科以上數量力爭達到2-3人。另外,為保障醫療服務質量,實現床位與人力資源的協調發展,規定市級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得低于1:0.6。同時也提出醫院床位利用率達到90%、平均住院日低于9.0天的床位利用要求。
(二)關于全省每千人口床位指標的設置。針對我省衛生資源總量少、結構不合理等特點,本著“增加總量,調整結構,提高效率”的原則,調整和配置全省衛生資源標準。到2020年使床位規模和衛生人員數量等主要指標要達到國家綱要規定的目標;衛生資源配置要向基層、公共衛生機構傾斜,控制每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超過相應標準的地市中公立醫院的床位和人員規模,適當減少單體規模過大的公立醫院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壓減其他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增加專科醫院,尤其是老年護理、康復、精神衛生等專科醫院;鼓勵引導社會辦醫;提高醫院尤其是二級及以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源利用率和醫療服務水平。規劃規定到2020年每千人口醫院床位達到4.8張,其中縣辦公立醫院達到1.8張、市辦醫院達到0.9張、省辦醫院達到0.4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1.2張,并為社會辦醫預留1.5張;全省醫院平均住院日不超過9.0天。
(三)關于各市衛生資源發展指標的設置。綜合各市面積、人口、衛生資源、經濟水平、交通等實際情況,將全省11個地市衛生資源分為三類。在床位規模總體增加的前提下,考慮各地資源差異,在現有基礎上,按照適度發展、平穩發展、控制發展等策略對全省各市區別制定出各市床位配置標準。對于省內外醫療輻射作用較強的一類地區中的石家莊,區域醫療中心作用強的二類地區中的邯鄲、保定,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偏少的三類地區中的邢臺、衡水給予較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床位資源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類地區中的唐山、二類地區中的秦皇島,則給予相對較小的發展空間;其他地區發展空間介于以上兩者之間。同時,綜合考慮環京津地區患者外流的因素和京津冀醫療衛生服務協同發展的需要,在醫療衛生機構總體床位規模配置時,適當增加環京津地區資源發展空間。依據我省各市床位配置標準和有關人員配置的指標要求,相應制定出各市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和注冊護士數配置標準。
(四)關于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根據統籌規劃、提升能級、輻射帶動的原則,設置不同層級的區域醫療中心。將全省劃分為中心區域(省會石家莊)、環京區域(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南部區域(邢臺、邯鄲)、東部區域(滄州、衡水)和東北區域(秦皇島、唐山)等五個區域,相應提出分層設置省級、市縣級區域醫療中心的要求。其中,依托河北省人民醫院,建設以內分泌和康復醫學為主的全省醫療中心,依托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建設以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診療為主的全省醫療中心,依托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建設全省骨科醫療中心,依托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建設全省腫瘤醫療中心,依托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建設全省口腔專科醫療中心,依托河北省兒童醫院建設全省兒童疾病醫療中心,依托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建設全省精神疾病醫療中心,依托河北省中醫院建立全省中醫醫療中心。以上中心服務范圍覆蓋全省。其他區域各設置1所省級綜合性區域醫療中心,服務范圍覆蓋所轄區域。同時對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和重點縣(市)級綜合醫療中心提出了原則性要求。
(五)關于衛生人才配備和人才培養。明確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配備標準;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具有我省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明確加快構建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六)關于政策保障和組織實施。規劃做出了“創新改革、調整資源”的工作部署,堅持政府主導、多元辦醫”的建設方針,明確了“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上下聯動、醫養結合”的發展方式,提出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健康服務產業”的方向。確定了各級政府和衛生計生部門在規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的職責,確保規劃的貫徹落實。
我委組織編制的《河北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既遵循國家總體規劃,又體現河北省自身特色,對于指導我省各地制定區域衛生規劃、優化衛生資源布局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委將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結合規劃工作實際,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開展規劃宣傳,會同媒體做好規劃政策解讀;二是加強規劃管理,配套制定出臺規劃工作管理辦法;三是推動規劃落地,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依據本規劃,指導和督促市縣兩級分別編制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和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為推動全省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規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