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首先在每個盟市各選1個旗縣,組織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旗縣創建活動,試點城市總數擴展到6個。完善措施,總結經驗,樹立標桿。以加快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為核心,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全成本核算,理順醫藥價格體系,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構建起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框架。進一步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420元,個人繳費標準不低于120元,人均籌資水平將達到540元。在“保重點、抓整合、促改革”方面精準發力。重點保大病保險,人均籌資不低于30元,報銷比例要穩定在50%以上。穩定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確保不低于75%。穩定門診費用、慢性病和特殊病種報銷水平。
全區廣泛推行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要增加到9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盟市要全部推開。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切入點,逐步擴大分級診療試點病種。開展二級以上醫院醫師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組成團隊簽約服務試點。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高的部分,全部用于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助力分級診療。新增公立醫療機構、擴增床位,要嚴格按照自治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和各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進行審批。按照自治區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實施方案和細則,扎實開展藥品分類采購,啟動談判采購試點工作,切實降低虛高藥價,構建藥品采購新機制。擴大醫用耗材陽光采購范圍。整合自治區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資源,擴展服務功能,健全短缺藥品預警機制。加強藥品和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監管。
加強基層衛生綜合改革重點聯系點工作,深入開展“建設群眾滿意的蘇木鄉鎮衛生院”活動。大力推動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擴大社區“名醫工作室”實施范圍。全面完成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工程,完善鄉村一體化管理。繼續推進農村牧區“家庭健康保障小藥箱”工程,鞏固發展“固定與流動相結合”新型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鄉村醫生培養,落實鄉村醫生待遇和養老政策,鞏固農村牧區三級網網底建設。
優化社會辦醫環境,優先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切實加強行業管理監督,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群眾醫療安全。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落實醫養結合項目試點。實施健康老齡化工程,推動發展老年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延伸性服務。健全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基礎資源庫。推進“互聯網+醫療”的建設和應用,促進健康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與醫療衛生業務和監督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自治區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水平,促進基礎信息資源的開放和共享。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加快遠程醫療項目建設,推進居民健康卡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