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霸占江蘇高值耗材招標
?????? “江蘇將采購價格及談判方式的決定權交給醫院確實很有特色。以往醫院對于招標采購價格都會進行二次議價,而此次直接交由醫院議價,更符合醫院實際要求。”對于江蘇省第一批高值耗材采購綜合評審結果,某醫院協會負責人如是評價。
國產企業表現不俗
自2013年初,衛計委等6部門明確對高值醫用耗材探索實施省級集中招標,全國各省已陸續啟動高值耗材的省級招標采購,各省也嘗試添加地方特色。從目前的完成結果看,重慶、河南、浙江的高值耗材價格降幅達到10%以上。
與多數省份不同,江蘇省分兩步走,首先由專家評委會依據綜合評審確定入圍產品,然后將耗材采購的價格決定權交給醫院,由醫院與入圍企業進行價格談判。近日,江蘇省第一批高值耗材采購綜合評審工作已結束,并公布了入圍企業名單及產品報價,采購工作即將進入價格談判階段。
從公布入圍名單中看出,共1464種產品,近2/3的產品為進口品種。美敦力、圣猶達、巴德、強生等國際知名醫療器械企業均有大量產品入圍,而國內高值耗材龍頭企業如樂普醫療、微創醫療、深圳惠泰等也表現不俗。
而從產品報價來看,高值耗材的價格十分昂貴,動輒過萬,其中最貴的為美敦力一款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報價為198000。而且同一種產品,外企的報價遠高于國內企業。
中標企業不超過四家
江蘇根據綜合評審入圍結果,要求議價規則為每種產品中標企業原則上不超過4家,其中至少有一家國產企業。
對于此規定,某省醫院協會負責人認為,“此規定與國家鼓勵國產品種一致。國產品種相對便宜,質量也未必不如進口品種。每種產品不超過4家,這樣可以做到集中批量降價。不過,由于高值耗材的質量要求高,國內高端產品的研發實力不夠,國產品種的市場占有率不高,而且部分產品為外資獨家品種,我國還無法生產。但是,本土產品慢慢崛起,差距在逐漸縮小。”
而在價格談判環節,江蘇表現得相當重視,確定了三種談判方式:第一種為在市衛生局搭建的談判平臺上,每家醫院與企業直接談判。第二種可以由多家醫院組成聯合體在平臺上與企業談判。另一種還可以采取由市衛生局代表所有醫院與企業談判的方式。但江蘇規定,如果采取第三種方式,各家醫院只需將擬采購的品種和數量(金額)上報,對于衛生局的談判結果不能再進行品種選擇或與企業再次議價。
“其實,政府只需負責監管,由買方和賣方進行市場行為的交易,價格會慢慢地回歸理性。尤其像醫聯體這種醫療集團的采購方式,由于量價掛鉤,價格肯定會降下來。”上述醫院協會負責人如是說。
創生醫療器械(江蘇)有限公司戰略發展總監錢景鴻則認為:“在中國,部分進口高值耗材的零售價格是國外7~10倍,而一些國產品種的毛利潤都為80%~90%,價格并沒有降下來。想達到真正的降價,醫院應只管使用,沒有權利采購。采購由第三方如保險公司來定,由保險公司付錢并將價錢壓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