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關于盡快確定醫療費用增長幅度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根據不同地區醫療費用水平、不同類別醫院功能定位、醫療服務需求增長等因素,確定本地區年度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即所謂的“控費目標”。
控費目標確定后,要按照自上而下、層層分解的原則,將控費目標逐級分解到各地市(縣市)和公立醫院。控費目標實行動態管理,每年調整一次。力爭到2017年底,全國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降到10%以下。
國家衛計委要求各省于7月1日之前,將確定的2016年區域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和控費目標分解情況報送該委備案。
?
那么,大醫院控費,到底是怎么控的呢?
早在2015年10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衛體改發〔2015〕89號),此次控費目標備案,正是在該意見指導下的進一步行動。
2015年出臺的“意見”,提出了控費的綜合措施,大多都和醫療器械、醫用設備相關,具體如下:
一是規范醫務人員診療行為,包括落實處方點評、抗生素使用、輔助用藥、耗材使用管理等制度。建立對輔助用藥、醫院超常使用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等的跟蹤監控制度。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醫院的藥品、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等業務收入掛鉤。
二是強化醫療機構內控制度。提高公立醫院病案、臨床路徑、藥品、耗材、費用審核、財務和預算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控制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三是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嚴格實施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加強使用評價和監督管理。
四是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價格。實施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采購國產高值醫用耗材。嚴厲查處藥品耗材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
五是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按服務單元等復合型付費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對高額藥品和耗材進入醫保目錄庫進行嚴格的經濟學評價及審查。
隨著各地耗材招標的持續推進,耗材招標價格不斷走低,高毛利時代將一去不返。在這過程中,又將有多少企業會倒下?又將有多少實力企業不斷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