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規劃背景
第一節??發展現狀
蕭縣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地處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東和北部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豐縣接壤,西與碭山縣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鄰,南同淮北市杜集區、濉溪縣交界,東南與宿州市埇橋區相連。截至2015年年底,全縣戶籍人口138.95萬,其中常住人口116.9萬,流出人口44.1萬。下轄23個鄉鎮、一個開發區。
一、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增強。
到“十二五”末,全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39個。其中,公立二級綜合醫院2所,二級專科醫療機構2所,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7所,社會辦醫療機構20所(其中一級綜合醫院15所、一級專科醫院3所、企業醫院2所);公共衛生單位4個;村衛生室(衛生服務站)284個;企事業、學校醫務室21所;門診部(診所)63個。遍及全縣城鄉的衛生醫療服務網絡基本建立。到“十二五”末,全縣衛生計生系統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226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1585人,執業護士1413人,檢驗、影像、藥劑專業等228人,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際開放醫療床位280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數2.02張。
二、新農合醫療政策穩步實施。
我縣2008年起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每年基金支付在90%左右,基金使用運行平穩有序。全面啟用“二代身份證”辦理新農合結報工作;按病種付費、大病保險工作穩步推進。2009年我縣率先啟動新農合省外即時結報業務,逐步與安徽省省立醫院、江蘇省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等29家三級醫療機構簽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協議,簡化了新農合報銷補償工作程序,維護了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住院實際補償比穩中有升,在全省處于靠前位置,新農合的受益面不斷擴大,參合農民得到的實惠進一步增強。
三、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順利推行。
按上級文件精神我縣及時調整診查費,執行藥品、耗材帶量網上集中采購新政策。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經營權、用人自主權。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患者醫藥費用明顯下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正逐步解決,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四、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制定了《開展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意見》,通過建立逐級轉診制度、拉開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醫保住院起付線與報銷比例,積極參與城市醫聯體建設等方式,初步形成了分級診療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縣域醫療服務共體,組建了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核心的縣域醫共體,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五、民生工程建設全面實施。?
“十二五”期間,積極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大力開展免費婚前保健服務,免費體檢達5萬多對,婚檢率99%,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77075人,發放補助款2312.25萬元;為56000名新生兒進行了“兩篩”篩查和聽力篩查,共篩查出陽性患兒91人,五年來共篩查出4名陽性艾滋病孕婦,23名梅毒孕婦,2600多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為1600多名表抗陽性產婦所生嬰兒免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全市婦幼保健綜合目標年度考核中連續五年獲得優秀單位稱號。
擴大人口基金募集資金規模,共募集人口基金資金944萬元,救助近7500個計劃生育困難家庭。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惠民利民。
第二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縣衛生事業發展距離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城市缺乏優質醫療資源,高水平、高層次的專科醫院較少,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服務能力和水平還不適應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新要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基層技術骨干缺乏,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增加。
第三節??面臨新形勢
當前我縣面臨的人口計生形勢依然嚴峻,人們對生命質量、生活質量、生殖保健需求不斷提高,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依然尖銳。同時,隨著疾病譜的變化、醫學模式、人口政策轉變以及社會經濟管理體制的變革,“十三五”期間,衛生事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要求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重點傳染病發病率依然較高,新發傳染病時有發生,慢性非傳染病也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疾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職業衛生問題日益凸顯;衛生監管職責不斷加強,特別是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公共場所衛生監管任務更加繁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緊急救援、自然災害的救災防病及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也給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衛生事業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加快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對機遇和挑戰,全縣衛生系統在“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在攻堅克難中搶抓機遇,在開拓創新中加快發展,積極推動衛生事業再上新臺階,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第二章??規劃目標和原則
第一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建設“健康蕭縣”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保障人民健康利益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出發點,以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增進醫患和諧為切入點,以深化改革、整合資源、多元辦醫為動力,合理布局衛生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增進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滿足我縣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穩步提高衛生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效率和水平,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作用,強化政府對醫療衛生的責任和投入,堅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大力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辦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社會辦醫向高水平、規模化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調優結構,系統整合。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調整,盤活存量、發展增量、優化結構、補齊短板、突破瓶頸、協調發展,促進醫療衛生系統合作共享,注重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功能,提高醫療衛生系統的協同性。
改革創新,轉變模式。以創新為動力,以打造“健康蕭縣”為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運用創新思維推動重難點問題的解決和醫療模式的轉變,積極探索符合醫改要求、縣情發展、具有蕭縣特點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模式。
層級分明,信息支撐。充分考慮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資源現狀,統籌不同地區、類型、層級醫療衛生資源的數量和布局,分類制定配置標準,分層分類構建覆蓋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廣普及居民健康卡,推動智慧醫療、信息惠民和健康服務業發展。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提高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節??總體目標
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適應我縣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更加規范,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科學,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居民個人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衛生計生融合良好我縣醫學科技水平、衛生計生服務能力、人民健康水平和主要生命質量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主要發展指標。
1.健康狀況
——居民平均期望壽命77.7歲;
——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9/10萬;
——嬰兒死亡率降至3.5‰;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4.5‰。
2.衛生資源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3.87張;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1.49人;
——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達到1.86人;
——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師達到2人;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城鎮人口100%。
——醫護比1:1.25
3.疾病防控
——傳染病報告率達到98%;
——重點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60%;
——高血壓和糖尿病管理率分別達到50%和38%;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達到90%;
——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率達到70%以上;
——農村以鄉鎮、城市以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5%。
4.愛國衛生
——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
5.婦幼衛生
——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85%以上;
——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6%;?
——7歲以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90%以上;
——婦女常見病篩查率達到80%以上。
——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90%;
——婚前檢查率達?99.65%;
——孕產婦?HIV?抗體檢測率80%,梅毒檢測率達?70%以上。
6.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96%以上;
——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420元以上;
——基金支付水平達到58%以上。
7.計劃生育
——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
第三節??總體布局
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各機構按照縣、鄉鎮、村3個層級梯度配置。鄉鎮及以下機構設置,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縣級機構分區域統籌考慮,重點布局。
一、推進分類發展。
我縣積極提高整體綜合性和專科性醫療服務水平,引導衛生資源向當地傾斜,增強本地衛生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優化醫療空間布局。
按照省醫療衛生體系規劃要求,我縣應具備區域內整體綜合性或專科性醫療服務水平,引導衛生資源向薄弱區域和薄弱領域傾斜,增強衛生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我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框架應為:以城區為醫療中心,支持建設1個綜合性醫療中心,向全縣和周邊地區提供緊急救援、疑難病癥診療和專科醫療服;以9個中心衛生院為醫療次中心,通過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滿足周邊衛生需求;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樞紐和托底,加強服務能力建設,面向輻射區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三、健全區域公共衛生應急基地。
依托縣辦綜合性醫院,負責片區范圍內緊急醫學救援的指導、培訓、演練和重大救援工作。依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置全縣衛生應急演練培訓中心,負責承擔全縣各類衛生應急專業培訓演練,指導衛生應急準備工作。
第三章??主要資源總體配置要求
第一節??體系架構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屬性不同劃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劃分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分為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公立醫院分為政府辦醫院(縣辦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主要包括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站、鄉鎮衛生院和農村衛生室;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政府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縣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第二節??床位配置
一、床位總量和結構。?????
到2020年,全縣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3.87張,床位配置總數5615張。公立醫院床位數占總量不超過55%,社會辦醫院床位數占總量達到25%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占總量達到20%以上。
二、醫院建設標準。
按照《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2008〕164號),綜合醫院床均占用建筑面積指標為80-90平方米,床均用地面積指標為109-117平方米。按照《中醫醫院建設標準》(建標〔2008〕97號),中醫醫院床均占用建筑面積為69-87平方米。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的預防保健、科研教學、大型設備等單列項目以及停車設施等用地面積、占用建筑面積按規定另行配置。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床均用地面積和占用建筑面積參照國家相關標準執行。各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規模原則上應與該機構用地面積及建筑面積相適應。
三、床位配置。
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合理配置公立醫院床位規模,重在控制床位的過快增長,科學合理設置本區域不同層級公立醫療機構。2020年末,我縣規劃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3.87張,床位總數5615張。其中,每千常住人口醫院床位數2.7張,醫院床位總數3920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17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1695張。醫院床位中,每千常住人口縣辦醫院床位數1.52張(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床位)、社會辦醫院床位數達到1.19張。目前,蕭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數中醫院床位數偏少,至2020年重點擴大醫院床位數,適當控制社會辦醫數量和規模,提升社會辦醫水平。
蕭縣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床位數匯總表
類別
|
現狀2015年
|
規劃2020年
|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
|
床位總數
|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
|
床位總數
|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
2.02
|
2805
|
3.87(145萬)
|
5615
|
醫院床位數
|
1.3
|
1800
|
2.7
|
3920
|
?
|
縣辦醫院床位數
|
0.77
|
1070
|
1.52
|
2200
|
社會辦醫院床位數
|
0.53
|
730
|
1.19
|
1720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
0.72
|
1005
|
1.17
|
1695
|
第三節??人才配置
到2020年,全縣人才規模與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相適應,醫務人員合理流動,城鄉和區域醫藥衛生人才分布趨于合理,各類人才隊伍統籌協調發展。
一、衛生人員總量及結構調整。 ?
到2020年,全縣衛生技術人員約5852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49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達到1.86人,醫護比達到1:1.25。“十三五”期間,應大量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數量,適當增加公立醫院執業醫師數量,重點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以及社會辦醫院的執業醫師數量。全縣護士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院需大力增加護士數量。
蕭縣衛生人員配置規劃
2015年
|
2020年
|
每千常住人口護士數
|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每千常住人口護士數
|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1.02
|
1.14
|
1.86
|
1.49
|
二、醫院人力資源配置。
以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配置為重點,以居民衛生服務需求量和醫師標準工作量為依據,結合服務人口、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配置醫生和護士數量,合理確定醫護人員比例。進一步落實醫院護士配備標準,使醫院護士數量與臨床工作量相適應。縣辦醫院床護比不低于1:0.52。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4人,城鄉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2人。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全面提高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原則上鄉鎮衛生院人員按每千服務人口1.5人配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按每千服務人口1.5人配置,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執業。
四、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全縣各級各類公共衛生人員達到1204人,以滿足工作需要。
1、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根據當地服務人口、社會需求、交通狀況、衛生與健康發展規劃以及承擔的功能任務等合理配備人員。縣、鄉級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于總人數的80%。
2、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數量應當根據常住人口1.75/萬人的比例進行配備。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得低于85%,衛生技術人員不得低于70%。
3、專業精神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區域內人口數及承擔的精神衛生防治任務配置公共衛生人員。到2020年,全縣精神科醫師達到2.9/10萬人。
4、急救中心人員數量應當根據服務人口、年業務量等進行配備。
5、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及其他衛生機構人員數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
第四節??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配置
一、建立居民健康數據庫。
全縣建立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衛生計生一網覆蓋、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資源統一融合,居民健康卡發放率達到100%;建立人口全覆蓋、生命全過程管理和服務的全民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機制,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實現100%,深化醫療健康大數據分析應用,支撐業務集成、跨部門協同、社會服務和科學決策;發展個性化醫療服務,創新智能醫療業態和運行模式,實現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80%的二級以上(含二級)醫療機構達到安徽省數字化醫院建設標準。建成上聯省、市,對下覆蓋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全縣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和醫療服務網絡,實現各級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轉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積極探索網上醫療等新型信息化醫療服務新業態。
二、整合全縣醫療資源。
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圍繞“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核心理念,利用遠程醫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的技術,整合我縣醫療衛生資源,改善居民就醫方式和就醫體驗,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強化衛生管理的能力,促進衛生資源、效率及服務三方面提升。
按照“統一標準、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網絡互聯、分步實施、安全保密”的原則,在整合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的基礎之上,不斷鞏固和完善新農合、HIS系統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服務功能。積極為人民群眾提供遠程醫學服務,在縣級醫院建立心電、生化、影像中心。
三、建立健康服務平臺。
建設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推廣醫院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醫院運營的動態監管和實時監測。
“十三五”期末,全面建成上下互聯互通的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六大業務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礎上,實現以縣人民醫院為中心的遠程影像診斷、遠程醫療教育等遠程醫療服務。利用衛生健康大數據服務,實現醫療收入總量調控、醫療兩費分析、病種收入調控、衛生資源分析與預測等應用。構建以智能便民、惠民服務于一體的健康服務。打造縣人民醫院成為智慧醫院標桿,開展自助醫療服務,利用云數據中心建立全縣移動健康服務信息平臺,通過智能終端應用載體建設以居民健康為核心的全縣域移動健康服務,實現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在線預約、在線支付、報告查詢、評價服務、健康管理等便民服務。
四、提升醫療設備配置。
醫療設備的配置,應根據醫院的不同功能、專科特長和所承擔醫療保健任務,按照基本醫療裝備配置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使用標準執行。到2020年,醫療機構100%裝備配置標準基本品目的設備,80%裝備配置標準推薦品目的設備。設備配置標準以大型醫用設備為重點,實行配置規劃和配置許可證管理制度,通過嚴格審批手續和降低收費標準等手段調控醫用設備配置總量,國產設備所占比重達到配置總數的40%,實現設備配置與機構功能定位相匹配。所配置的設備必須能夠充分發揮效用,支持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機構和影像機構,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共管機制。按照統一規范的標準體系,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驗對所有醫療機構開放,推進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集中檢查檢驗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大型醫用設備按照品目分為甲類和乙類,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制定的配置規劃實行有效管理。
第四章??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及發展
醫療衛生機構包含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三大類。其中醫院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類醫院、專科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含社區衛生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含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急救、采供血、綜合監督執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標準管理、計劃生育、出生缺陷防治等機構。
第一節??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應當堅持維護公益性,充分發揮其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診療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
“十三五”期間,全縣規劃公立醫院(縣辦醫院)3家。
一、功能定位。
縣辦醫院是政府向縣級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主要承擔縣級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
二、機構設置要求。
在縣級區域依據常住人口數,原則上設置1個縣辦綜合醫院和1個縣辦中醫類醫院,個別縣區可增加專科醫院。
三、床位配置要求。
以縣域常住人口規模為主要依據,綜合考慮縣域內經濟、社會、衛生等方面的實際狀況,考慮各地差異,合理配置縣級公立醫院床位規模。縣辦綜合性醫院新增后的單體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
四、機構布局。
我縣縣辦醫院共設置3家,其中綜合醫院1家,中醫類醫院1家,專科醫院1家。
蕭縣縣辦醫院設置規劃
序號
|
機構名稱
|
舉辦主體
|
機構分類
|
等級
|
床位(張)
|
現狀建設規模(平方米)
|
規劃建設規模(平方米)
|
備注
|
現狀
|
規劃
|
現狀
|
規劃
|
占地面積
|
建筑面積
|
占地面積
|
建筑面積
|
綜合醫院
|
1
|
蕭縣人民醫院
|
蕭縣人民政府
|
綜合醫院
|
二甲
|
三甲
|
1000
|
1500
|
33000
|
32000
|
110000
|
90000
|
在建
|
中醫類醫院
|
2
|
蕭縣中醫院
|
蕭縣人民政府
|
中醫
(綜合)
|
二級
|
二甲
|
70
|
500
|
2100
|
3500
|
35300
|
21189
|
在建
|
專科醫院
|
3
|
蕭縣婦幼保健院
|
蕭縣人民政府
|
婦幼保健院
|
二級
|
二級
|
0
|
200
|
2120
|
1343
|
10000
|
7300
|
在建
|
第二節??社會辦醫院
一、功能定位。
社會辦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社會辦醫院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可以提供高端服務,滿足非基本醫療需求;持續性醫療康復養老機構,以社會辦醫療機構為主,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開設老年病科、設立老年病病房。鼓勵社會資本舉辦提供較高水平的專科、個性化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康復、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院(站)、社區服務機構。
對社會辦醫院,預留診療科目設置,放寬舉辦主體要求,放寬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條件。放寬服務領域要求,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均向社會資本開放。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具備相應資質的社會辦醫院,應按照規定予以批準,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會辦醫院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完善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
加強對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的執業監管,強化行業指導,合理有序地引導其向高水平、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支持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實現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分工協作,共同發展。
二、機構設置。
依據現有規模及市場需求,蕭縣社會辦醫院28家(現有26家,預設2家)。
三、床位配置。
依據現有規模及市場需求,全縣規劃設置社會辦醫院1720張。
蕭縣社會辦醫院設置規劃列表
序號
|
機構名稱
|
機構分類
|
等級
|
床位(張)
|
備注
|
現狀
|
規劃
|
現狀
|
規劃
|
1
|
淮海綜合醫院
|
綜合醫院
|
?
|
二級
|
?
|
200
|
新建
|
2
|
蕭縣趙樓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3
|
蕭縣協和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4
|
蕭縣馬莊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5
|
蕭縣新興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6
|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毛郢礦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7
|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孟莊礦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40
|
40
|
保留
|
8
|
蕭縣城東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9
|
蕭縣康寧精神專科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0
|
蕭縣彭莊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1
|
蕭縣麗人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2
|
蕭縣黃口西南集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80
|
80
|
保留
|
13
|
蕭縣中山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14
|
蕭縣婦康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5
|
蕭縣經濟開發區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60
|
60
|
保留
|
16
|
蕭縣友好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17
|
蕭縣為民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二級
|
60
|
200
|
遷建
|
18
|
蕭縣眼病康復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二級
|
30
|
80
|
保留
|
19
|
蕭縣光明眼科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40
|
保留
|
20
|
蕭縣華德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1
|
蕭縣東鎮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2
|
蕭縣吳老家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3
|
蕭縣仁愛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4
|
蕭縣殘聯康復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25
|
蕭縣愛康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6
|
蕭縣西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27
|
預留社會辦醫院
|
專科醫院
|
-----
|
二級
|
----
|
80
|
新建
|
28
|
預留社會辦醫院
|
綜合醫院
|
?
|
三級
|
?
|
500
|
新建
|
第三節?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一、功能定位。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主要職責是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向上級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和疑難重癥病人。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等綜合服務,并接受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轄區內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負責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的培訓。鄉鎮衛生院分為中心鄉鎮衛生院和一般鄉鎮衛生院,中心鄉鎮衛生院除具備一般鄉鎮衛生院的服務功能外,還應開展普通常見手術等工作,著重強化醫療服務能力并承擔對周邊區域內一般衛生院的技術指導工作。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承擔行政村、社區范圍內人群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普通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治、康復等工作。
單位內部的醫務室和門診部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本單位或本功能社區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其他門診部、診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其提供的服務予以補助。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鄉鎮行政區劃或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置;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根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覆蓋情況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支持村衛生室按建設標準建設。
二、機構設置。
全縣規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鄉鎮衛生院2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
蕭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規劃
2015年現狀
|
2020年規劃
|
鄉鎮衛生院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
|
村衛生室(所)
|
鄉鎮衛生院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
|
村衛生室(所)
|
23
|
4
|
268
|
23
|
5
|
?268
|
?
1.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原則上按照街道范圍或每3-10萬居民規劃設置1家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規模大于10萬的,可增設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通過調整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對現有符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的政府辦的一級醫院進行轉型、改造設立。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醫療定點機構。
蕭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規劃
序號
|
名稱
|
床位(張)
|
備注
|
現狀
|
規劃
|
1
|
蕭縣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30?
|
30
|
保留
|
2
|
蕭縣城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30
|
30
|
保留
|
3
|
蕭縣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30
|
30
|
保留
|
4
|
蕭縣城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20?
|
30
|
保留
|
5
|
預留蕭縣鳳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
|
30
|
新建
|
2.鄉鎮衛生院。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水平,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選擇1/3左右的鄉鎮衛生院通過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為中心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可以建設成為縣辦醫院分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
全縣規劃設置標準化鄉鎮衛生院23家,其中中心衛生院9家。
蕭縣鄉鎮衛生院設置規劃
序號
|
名??????稱
|
現有建筑面積(㎡)
|
床位(張)
|
等級
|
備 注
|
現狀
|
規劃
|
現狀
|
規劃
|
1
|
丁里鎮衛生院
|
360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2
|
祖樓鎮中心衛生院
|
2600
|
6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保留
|
3
|
楊樓鎮中心衛生院
|
3808
|
50
|
2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遷建
|
4
|
孫圩子鄉衛生院
|
3423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改建
|
5
|
石林衛生院
|
1780
|
20
|
3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6
|
杜樓鎮衛生院
|
1863
|
20
|
20
|
一級
|
一級
|
改建
|
7
|
閆集鎮衛生院
|
200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8
|
酒店鄉衛生院
|
1600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9
|
馬井鎮衛生院
|
2400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10
|
趙莊鎮中心衛生院
|
3900
|
4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遷建
|
11
|
龍城鎮衛生院
|
5000
|
80
|
10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12
|
白土鎮中心衛生院
|
4830
|
4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擴建
|
13
|
新莊鎮中心衛生院
|
2320
|
40
|
100
|
一級
|
一級中心
|
保留
|
14
|
張莊寨鎮中心衛生院
|
5300
|
5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保留
|
15
|
永堌鎮衛生院
|
1600
|
25
|
25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16
|
大屯鎮中心衛生院
|
5295
|
50
|
100
|
一級
|
一級中心
|
保留
|
17
|
王寨鎮中心衛生院
|
3600
|
50
|
100
|
一級
|
一級中心
|
改建
|
18
|
黃口鎮中心衛生院
|
5000
|
100
|
2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遷建
|
19
|
劉套鎮衛生院
|
2720
|
40
|
5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20
|
官橋衛生院
|
205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21
|
莊里鄉衛生院
|
236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22
|
青龍鎮衛生院
|
390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23
|
圣泉鄉衛生院
|
2750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3、村衛生室。村級保留村衛生室,共享共用。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應當設置1所,但鄉鎮衛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不新設村衛生室。對服務人口較多、服務面積較大的行政村可在建制村衛生室下設1-3個醫療衛生服務點(一村多室)。對村衛生室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在鄉鎮衛生院直接領導下,開展農村衛生計生服務。
全縣共規劃設置行政村衛生室268所。
三、床位配置。
按照所承擔的基本任務和功能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規模,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占比。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占當地床位總數比例達到20%以上,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床設置。
四、人員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應達到4人以上,其中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人員不得低于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25%,初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取得執業資格的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執業。
五、設備配置。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配置應與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開展的業務項目及工作量相適應,堅持功能健全、技術改善、能力提升、共用共享的原則,提高設備利用效率。
1.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備配備。應符合安徽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設備配備標準,支持醫療服務能力較好的中心衛生院合理配置CT、DR、彩超、腹腔鏡、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備配備。應符合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的通知》(衛醫發〔2006〕240號)有關規定。
第四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一、功能定位。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采供血機構、精神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和緊急醫療救援機構等,原則上由政府舉辦,向轄區內提供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急救、采供血、綜合監督執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標準管理、計劃生育、出生缺陷防治等),并承擔相應管理工作。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完成上級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承擔轄區內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以及相應的業務管理、信息報送等工作,并對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相關公共衛生工作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監督考核等。
二、機構設置。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按照轄區常住人口數、服務范圍、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設置。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鼓勵組建綜合性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行按行政區劃分級設置,縣級以下由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村衛生室、計劃生育服務室承擔相關工作。
全縣規劃設置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家。
蕭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設置規劃
2015年現狀
|
2020年規劃
|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
綜合監督執法機構
|
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
|
精神衛生機構
|
緊急醫療救援中心
|
采供血機構
|
合計
|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
綜合監督執法機構
|
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
|
精神衛生機構
|
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
|
采供血機構
|
合計
|
1
|
1
|
1
|
1
|
0
|
0
|
4
|
1
|
1
|
1
|
1
|
1
|
1
|
6
|
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如藥具中心、檢驗中心、信息中心等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根據社會需求和規劃條件統籌設置。
第五章??功能整合與分工協作
一、防治結合。
明確通過獨立建設,強化實驗室能力,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著力提升居民健康素養;要對縣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加強指導、培訓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等協作機制。
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要充分整合臨床診療、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指導的各項職能,落實臨床與保健相結合的方針,加強對醫療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的工作的技術指導和考核。監督部門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
要在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建立相關機制,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考核力度,確保各項公共衛生任務落實到位。
二、分級診療。
探索主動建設有序的轉診體系。逐步探索按病種制定本縣的診療流程和轉診標準,合理選擇省域內國家、省、市重點轉診醫院,簽訂相關轉診標準、流程和費用的協調,建立相應轉診機制。鼓勵組建縣級醫療聯合體。鼓勵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為核心組建醫療聯合體,吸納周邊的社會辦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縣級醫療資源要向基層傾斜,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承載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安全、便捷、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縣。
?“十三五”末,實現基層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占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的比重85%,二級醫院門診服務量占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的比重10%,三級醫院門診服務量占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的比重5%;基層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占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的比重45%,二級醫院住院服務量占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的比重40%,三級醫院住院服務量占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的比重15%;二級醫院平均住院天數7天,三級醫院平均住院天數8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2人。
三、中西醫并重。
建立縣中醫院新院。健全以縣中醫院為龍頭,各醫院中醫科為骨干,形成公立醫院為核心的“縣中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為一體的縣域醫療技術骨干力量。加強中醫系列重點專科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探索具有中醫特色的醫養結合新模式,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拓展中醫藥服務新業態。
四、多元發展。
多種形式促進社會辦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整體效率。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醫療機構,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共同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或新的特需醫療服務專科,滿足群眾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引導社會舉辦醫療機構提供健康體檢、療養康復、臨終關懷、居家醫療等特需醫療服務,實現與公立醫療機構分工協作、錯位經營、共同發展,構建多元化辦醫格局。
五、醫養結合。
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積極推進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加強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病、康復、護理、中醫和臨終關懷服務。鄉鎮衛生院加強家庭病床服務能力,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中醫保健等上門服務。支持社會力量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舉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醫養結合機構。推動中醫與養老相結合。
第六章??實施保障與監督評價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規劃落實。
縣政府負責研究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并組織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標和考核目標,建立問責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原則。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科學部署、精心組織規劃的實施。不斷促進衛生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對主要指標設置年度目標,明確部門職責,合理配置資源,認真組織落實。
二、明確政府主導,鼓勵多元投入。
明確政府投入責任,重點支持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基本醫療保障,加大對公立醫院改革、醫療衛生科技進步和人才隊伍建設等的經常性投入。
確定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和衛生事業發展投入中的主導地位。切實加大投入,在增加總量、優化結構、加強制度建設與創新三方面同步推進。“十三五”期間,政府衛生投入占財政經常性支出比重逐步提高,并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投入占政府衛生投入的比例,保證規劃內各項發展經費的落實,鼓勵多渠道籌集資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重點發展高端和特需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三、推動改革創新,加強行業監管。
實行三醫聯動,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藥品保障供應、醫保等領域改革,加強醫療衛生全行業監管。
四、加強人才儲備,保障發展需要。
實施“人才隊伍三大計劃”,加大人才投入,向優秀人才、重點項目、臨床一線人才傾斜力度;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引進和培養并重,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并舉,績效激勵和人才發展平臺留人并重。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引進、培養和儲備一批衛生人才,確保全縣衛生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滿足衛生資源增長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滿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五、明確實施組織,建立監督機制。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經市衛生計生委論證后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新增醫療衛生資源規劃符合審查制度,以及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分級備案和公示制度,建立規劃監督評價機制。
?
?
?
?
?
?
?
?
抄送:縣委辦公室,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縣政協辦公室,縣法院、縣檢察院,縣人武部,群團各部門。
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17年12月14日印發
??
蕭政發〔2017〕18號
蕭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蕭縣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 現將《蕭縣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12月14日
蕭縣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
目? 錄
TOC \o "1-3" \h \z \u?第一章規劃背景.....................................?1
第一節發展現狀................................. 1
第二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3
第三節面臨新形勢............................... 3
第二章規劃目標和原則...........................?5
第一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5
第二節總體目標................................. 6
第三節總體布局................................. 8
第三章主要資源總體配置要求....................?10
第一節體系架構...............................?10
第二節床位配置............................... 10
第三節人才配置............................... 12
第四節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配置................ 14
第四章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及發展..........?17
第一節公立醫院............................... 17
第二節社會辦醫院............................. 18
第三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1
第四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26
第五章功能整合與分工協作......................?29
一、防治結合................................. 29
二、分級診療.................................. 29
三、中西醫并重................................ 30
四、多元發展?30??????????????????????????????????? ????五、醫養結合?31
第六章實施保障與監督評價......................?32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規劃落實................. 32
二、明確政府主導,鼓勵多元投入................. 32
三、推動改革創新,加強行業監管................. 32
四、加強人才儲備,保障發展需要................. 33
五、明確實施組織,建立監督機制................. 33
第一章??規劃背景
第一節??發展現狀
蕭縣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地處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東和北部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豐縣接壤,西與碭山縣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鄰,南同淮北市杜集區、濉溪縣交界,東南與宿州市埇橋區相連。截至2015年年底,全縣戶籍人口138.95萬,其中常住人口116.9萬,流出人口44.1萬。下轄23個鄉鎮、一個開發區。
一、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增強。
到“十二五”末,全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39個。其中,公立二級綜合醫院2所,二級專科醫療機構2所,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7所,社會辦醫療機構20所(其中一級綜合醫院15所、一級專科醫院3所、企業醫院2所);公共衛生單位4個;村衛生室(衛生服務站)284個;企事業、學校醫務室21所;門診部(診所)63個。遍及全縣城鄉的衛生醫療服務網絡基本建立。到“十二五”末,全縣衛生計生系統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226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1585人,執業護士1413人,檢驗、影像、藥劑專業等228人,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際開放醫療床位2805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數2.02張。
二、新農合醫療政策穩步實施。
我縣2008年起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每年基金支付在90%左右,基金使用運行平穩有序。全面啟用“二代身份證”辦理新農合結報工作;按病種付費、大病保險工作穩步推進。2009年我縣率先啟動新農合省外即時結報業務,逐步與安徽省省立醫院、江蘇省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等29家三級醫療機構簽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協議,簡化了新農合報銷補償工作程序,維護了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住院實際補償比穩中有升,在全省處于靠前位置,新農合的受益面不斷擴大,參合農民得到的實惠進一步增強。
三、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順利推行。
按上級文件精神我縣及時調整診查費,執行藥品、耗材帶量網上集中采購新政策。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經營權、用人自主權。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患者醫藥費用明顯下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正逐步解決,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四、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制定了《開展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意見》,通過建立逐級轉診制度、拉開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醫保住院起付線與報銷比例,積極參與城市醫聯體建設等方式,初步形成了分級診療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縣域醫療服務共體,組建了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核心的縣域醫共體,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五、民生工程建設全面實施。?
“十二五”期間,積極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大力開展免費婚前保健服務,免費體檢達5萬多對,婚檢率99%,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77075人,發放補助款2312.25萬元;為56000名新生兒進行了“兩篩”篩查和聽力篩查,共篩查出陽性患兒91人,五年來共篩查出4名陽性艾滋病孕婦,23名梅毒孕婦,2600多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為1600多名表抗陽性產婦所生嬰兒免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全市婦幼保健綜合目標年度考核中連續五年獲得優秀單位稱號。
擴大人口基金募集資金規模,共募集人口基金資金944萬元,救助近7500個計劃生育困難家庭。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惠民利民。
第二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縣衛生事業發展距離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城市缺乏優質醫療資源,高水平、高層次的專科醫院較少,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服務能力和水平還不適應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新要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基層技術骨干缺乏,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增加。
第三節??面臨新形勢
當前我縣面臨的人口計生形勢依然嚴峻,人們對生命質量、生活質量、生殖保健需求不斷提高,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依然尖銳。同時,隨著疾病譜的變化、醫學模式、人口政策轉變以及社會經濟管理體制的變革,“十三五”期間,衛生事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要求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重點傳染病發病率依然較高,新發傳染病時有發生,慢性非傳染病也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疾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職業衛生問題日益凸顯;衛生監管職責不斷加強,特別是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公共場所衛生監管任務更加繁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緊急救援、自然災害的救災防病及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也給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衛生事業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加快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對機遇和挑戰,全縣衛生系統在“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在攻堅克難中搶抓機遇,在開拓創新中加快發展,積極推動衛生事業再上新臺階,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第二章??規劃目標和原則
第一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建設“健康蕭縣”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保障人民健康利益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出發點,以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增進醫患和諧為切入點,以深化改革、整合資源、多元辦醫為動力,合理布局衛生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增進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滿足我縣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穩步提高衛生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效率和水平,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作用,強化政府對醫療衛生的責任和投入,堅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大力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辦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社會辦醫向高水平、規模化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調優結構,系統整合。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調整,盤活存量、發展增量、優化結構、補齊短板、突破瓶頸、協調發展,促進醫療衛生系統合作共享,注重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功能,提高醫療衛生系統的協同性。
改革創新,轉變模式。以創新為動力,以打造“健康蕭縣”為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運用創新思維推動重難點問題的解決和醫療模式的轉變,積極探索符合醫改要求、縣情發展、具有蕭縣特點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模式。
層級分明,信息支撐。充分考慮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資源現狀,統籌不同地區、類型、層級醫療衛生資源的數量和布局,分類制定配置標準,分層分類構建覆蓋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廣普及居民健康卡,推動智慧醫療、信息惠民和健康服務業發展。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提高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節??總體目標
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適應我縣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更加規范,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科學,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居民個人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衛生計生融合良好我縣醫學科技水平、衛生計生服務能力、人民健康水平和主要生命質量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主要發展指標。
1.健康狀況
——居民平均期望壽命77.7歲;
——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9/10萬;
——嬰兒死亡率降至3.5‰;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4.5‰。
2.衛生資源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3.87張;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1.49人;
——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達到1.86人;
——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師達到2人;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城鎮人口100%。
——醫護比1:1.25
3.疾病防控
——傳染病報告率達到98%;
——重點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60%;
——高血壓和糖尿病管理率分別達到50%和38%;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達到90%;
——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率達到70%以上;
——農村以鄉鎮、城市以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5%。
4.愛國衛生
——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
5.婦幼衛生
——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85%以上;
——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6%;?
——7歲以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90%以上;
——婦女常見病篩查率達到80%以上。
——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90%;
——婚前檢查率達?99.65%;
——孕產婦?HIV?抗體檢測率80%,梅毒檢測率達?70%以上。
6.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96%以上;
——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420元以上;
——基金支付水平達到58%以上。
7.計劃生育
——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
第三節??總體布局
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各機構按照縣、鄉鎮、村3個層級梯度配置。鄉鎮及以下機構設置,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縣級機構分區域統籌考慮,重點布局。
一、推進分類發展。
我縣積極提高整體綜合性和專科性醫療服務水平,引導衛生資源向當地傾斜,增強本地衛生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優化醫療空間布局。
按照省醫療衛生體系規劃要求,我縣應具備區域內整體綜合性或專科性醫療服務水平,引導衛生資源向薄弱區域和薄弱領域傾斜,增強衛生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我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框架應為:以城區為醫療中心,支持建設1個綜合性醫療中心,向全縣和周邊地區提供緊急救援、疑難病癥診療和專科醫療服;以9個中心衛生院為醫療次中心,通過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滿足周邊衛生需求;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樞紐和托底,加強服務能力建設,面向輻射區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三、健全區域公共衛生應急基地。
依托縣辦綜合性醫院,負責片區范圍內緊急醫學救援的指導、培訓、演練和重大救援工作。依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置全縣衛生應急演練培訓中心,負責承擔全縣各類衛生應急專業培訓演練,指導衛生應急準備工作。
第三章??主要資源總體配置要求
第一節??體系架構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屬性不同劃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劃分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分為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公立醫院分為政府辦醫院(縣辦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主要包括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站、鄉鎮衛生院和農村衛生室;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政府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縣辦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第二節??床位配置
一、床位總量和結構。?????
到2020年,全縣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3.87張,床位配置總數5615張。公立醫院床位數占總量不超過55%,社會辦醫院床位數占總量達到25%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占總量達到20%以上。
二、醫院建設標準。
按照《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2008〕164號),綜合醫院床均占用建筑面積指標為80-90平方米,床均用地面積指標為109-117平方米。按照《中醫醫院建設標準》(建標〔2008〕97號),中醫醫院床均占用建筑面積為69-87平方米。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的預防保健、科研教學、大型設備等單列項目以及停車設施等用地面積、占用建筑面積按規定另行配置。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床均用地面積和占用建筑面積參照國家相關標準執行。各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規模原則上應與該機構用地面積及建筑面積相適應。
三、床位配置。
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合理配置公立醫院床位規模,重在控制床位的過快增長,科學合理設置本區域不同層級公立醫療機構。2020年末,我縣規劃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3.87張,床位總數5615張。其中,每千常住人口醫院床位數2.7張,醫院床位總數3920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17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1695張。醫院床位中,每千常住人口縣辦醫院床位數1.52張(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床位)、社會辦醫院床位數達到1.19張。目前,蕭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數中醫院床位數偏少,至2020年重點擴大醫院床位數,適當控制社會辦醫數量和規模,提升社會辦醫水平。
蕭縣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床位數匯總表
類別
|
現狀2015年
|
規劃2020年
|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
|
床位總數
|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
|
床位總數
|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
2.02
|
2805
|
3.87(145萬)
|
5615
|
醫院床位數
|
1.3
|
1800
|
2.7
|
3920
|
|
縣辦醫院床位數
|
0.77
|
1070
|
1.52
|
2200
|
社會辦醫院床位數
|
0.53
|
730
|
1.19
|
1720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
0.72
|
1005
|
1.17
|
1695
|
第三節??人才配置
到2020年,全縣人才規模與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相適應,醫務人員合理流動,城鄉和區域醫藥衛生人才分布趨于合理,各類人才隊伍統籌協調發展。
一、衛生人員總量及結構調整。 ?
到2020年,全縣衛生技術人員約5852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49人,每千常住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達到1.86人,醫護比達到1:1.25。“十三五”期間,應大量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數量,適當增加公立醫院執業醫師數量,重點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以及社會辦醫院的執業醫師數量。全縣護士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院需大力增加護士數量。
蕭縣衛生人員配置規劃
2015年
|
2020年
|
每千常住人口護士數
|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每千常住人口護士數
|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1.02
|
1.14
|
1.86
|
1.49
|
二、醫院人力資源配置。
以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配置為重點,以居民衛生服務需求量和醫師標準工作量為依據,結合服務人口、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配置醫生和護士數量,合理確定醫護人員比例。進一步落實醫院護士配備標準,使醫院護士數量與臨床工作量相適應。縣辦醫院床護比不低于1:0.52。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4人,城鄉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2人。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全面提高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原則上鄉鎮衛生院人員按每千服務人口1.5人配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按每千服務人口1.5人配置,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執業。
四、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全縣各級各類公共衛生人員達到1204人,以滿足工作需要。
1、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根據當地服務人口、社會需求、交通狀況、衛生與健康發展規劃以及承擔的功能任務等合理配備人員。縣、鄉級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中衛生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于總人數的80%。
2、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數量應當根據常住人口1.75/萬人的比例進行配備。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得低于85%,衛生技術人員不得低于70%。
3、專業精神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區域內人口數及承擔的精神衛生防治任務配置公共衛生人員。到2020年,全縣精神科醫師達到2.9/10萬人。
4、急救中心人員數量應當根據服務人口、年業務量等進行配備。
5、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及其他衛生機構人員數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
第四節??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配置
一、建立居民健康數據庫。
全縣建立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衛生計生一網覆蓋、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資源統一融合,居民健康卡發放率達到100%;建立人口全覆蓋、生命全過程管理和服務的全民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機制,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實現100%,深化醫療健康大數據分析應用,支撐業務集成、跨部門協同、社會服務和科學決策;發展個性化醫療服務,創新智能醫療業態和運行模式,實現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80%的二級以上(含二級)醫療機構達到安徽省數字化醫院建設標準。建成上聯省、市,對下覆蓋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全縣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和醫療服務網絡,實現各級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轉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積極探索網上醫療等新型信息化醫療服務新業態。
二、整合全縣醫療資源。
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圍繞“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核心理念,利用遠程醫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的技術,整合我縣醫療衛生資源,改善居民就醫方式和就醫體驗,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強化衛生管理的能力,促進衛生資源、效率及服務三方面提升。
按照“統一標準、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網絡互聯、分步實施、安全保密”的原則,在整合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的基礎之上,不斷鞏固和完善新農合、HIS系統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服務功能。積極為人民群眾提供遠程醫學服務,在縣級醫院建立心電、生化、影像中心。
三、建立健康服務平臺。
建設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推廣醫院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醫院運營的動態監管和實時監測。
“十三五”期末,全面建成上下互聯互通的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六大業務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礎上,實現以縣人民醫院為中心的遠程影像診斷、遠程醫療教育等遠程醫療服務。利用衛生健康大數據服務,實現醫療收入總量調控、醫療兩費分析、病種收入調控、衛生資源分析與預測等應用。構建以智能便民、惠民服務于一體的健康服務。打造縣人民醫院成為智慧醫院標桿,開展自助醫療服務,利用云數據中心建立全縣移動健康服務信息平臺,通過智能終端應用載體建設以居民健康為核心的全縣域移動健康服務,實現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在線預約、在線支付、報告查詢、評價服務、健康管理等便民服務。
四、提升醫療設備配置。
醫療設備的配置,應根據醫院的不同功能、專科特長和所承擔醫療保健任務,按照基本醫療裝備配置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使用標準執行。到2020年,醫療機構100%裝備配置標準基本品目的設備,80%裝備配置標準推薦品目的設備。設備配置標準以大型醫用設備為重點,實行配置規劃和配置許可證管理制度,通過嚴格審批手續和降低收費標準等手段調控醫用設備配置總量,國產設備所占比重達到配置總數的40%,實現設備配置與機構功能定位相匹配。所配置的設備必須能夠充分發揮效用,支持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機構和影像機構,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共管機制。按照統一規范的標準體系,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驗對所有醫療機構開放,推進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集中檢查檢驗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大型醫用設備按照品目分為甲類和乙類,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制定的配置規劃實行有效管理。
第四章??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及發展
醫療衛生機構包含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三大類。其中醫院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類醫院、專科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含社區衛生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含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急救、采供血、綜合監督執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標準管理、計劃生育、出生缺陷防治等機構。
第一節??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應當堅持維護公益性,充分發揮其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診療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
“十三五”期間,全縣規劃公立醫院(縣辦醫院)3家。
一、功能定位。
縣辦醫院是政府向縣級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主要承擔縣級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
二、機構設置要求。
在縣級區域依據常住人口數,原則上設置1個縣辦綜合醫院和1個縣辦中醫類醫院,個別縣區可增加專科醫院。
三、床位配置要求。
以縣域常住人口規模為主要依據,綜合考慮縣域內經濟、社會、衛生等方面的實際狀況,考慮各地差異,合理配置縣級公立醫院床位規模。縣辦綜合性醫院新增后的單體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
四、機構布局。
我縣縣辦醫院共設置3家,其中綜合醫院1家,中醫類醫院1家,專科醫院1家。
蕭縣縣辦醫院設置規劃
序號
|
機構名稱
|
舉辦主體
|
機構分類
|
等級
|
床位(張)
|
現狀建設規模(平方米)
|
規劃建設規模(平方米)
|
備注
|
現狀
|
規劃
|
現狀
|
規劃
|
占地面積
|
建筑面積
|
占地面積
|
建筑面積
|
綜合醫院
|
1
|
蕭縣人民醫院
|
蕭縣人民政府
|
綜合醫院
|
二甲
|
三甲
|
1000
|
1500
|
33000
|
32000
|
110000
|
90000
|
在建
|
中醫類醫院
|
2
|
蕭縣中醫院
|
蕭縣人民政府
|
中醫
(綜合)
|
二級
|
二甲
|
70
|
500
|
2100
|
3500
|
35300
|
21189
|
在建
|
專科醫院
|
3
|
蕭縣婦幼保健院
|
蕭縣人民政府
|
婦幼保健院
|
二級
|
二級
|
0
|
200
|
2120
|
1343
|
10000
|
7300
|
在建
|
第二節??社會辦醫院
一、功能定位。
社會辦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社會辦醫院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可以提供高端服務,滿足非基本醫療需求;持續性醫療康復養老機構,以社會辦醫療機構為主,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開設老年病科、設立老年病病房。鼓勵社會資本舉辦提供較高水平的專科、個性化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康復、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院(站)、社區服務機構。
對社會辦醫院,預留診療科目設置,放寬舉辦主體要求,放寬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條件。放寬服務領域要求,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均向社會資本開放。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具備相應資質的社會辦醫院,應按照規定予以批準,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會辦醫院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完善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
加強對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的執業監管,強化行業指導,合理有序地引導其向高水平、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支持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實現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分工協作,共同發展。
二、機構設置。
依據現有規模及市場需求,蕭縣社會辦醫院28家(現有26家,預設2家)。
三、床位配置。
依據現有規模及市場需求,全縣規劃設置社會辦醫院1720張。
蕭縣社會辦醫院設置規劃列表
序號
|
機構名稱
|
機構分類
|
等級
|
床位(張)
|
備注
|
現狀
|
規劃
|
現狀
|
規劃
|
1
|
淮海綜合醫院
|
綜合醫院
|
|
二級
|
|
200
|
新建
|
2
|
蕭縣趙樓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3
|
蕭縣協和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4
|
蕭縣馬莊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5
|
蕭縣新興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6
|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毛郢礦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7
|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孟莊礦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40
|
40
|
保留
|
8
|
蕭縣城東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9
|
蕭縣康寧精神專科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0
|
蕭縣彭莊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1
|
蕭縣麗人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2
|
蕭縣黃口西南集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80
|
80
|
保留
|
13
|
蕭縣中山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14
|
蕭縣婦康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15
|
蕭縣經濟開發區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60
|
60
|
保留
|
16
|
蕭縣友好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17
|
蕭縣為民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二級
|
60
|
200
|
遷建
|
18
|
蕭縣眼病康復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二級
|
30
|
80
|
保留
|
19
|
蕭縣光明眼科醫院
|
專科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40
|
保留
|
20
|
蕭縣華德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1
|
蕭縣東鎮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2
|
蕭縣吳老家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3
|
蕭縣仁愛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4
|
蕭縣殘聯康復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25
|
蕭縣愛康醫院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20
|
20
|
保留
|
26
|
蕭縣西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綜合醫院
|
一級
|
一級
|
30
|
30
|
保留
|
27
|
預留社會辦醫院
|
專科醫院
|
-----
|
二級
|
----
|
80
|
新建
|
28
|
預留社會辦醫院
|
綜合醫院
|
|
三級
|
?
|
500
|
新建
|
第三節?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一、功能定位。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主要職責是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向上級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和疑難重癥病人。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等綜合服務,并接受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轄區內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負責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的培訓。鄉鎮衛生院分為中心鄉鎮衛生院和一般鄉鎮衛生院,中心鄉鎮衛生院除具備一般鄉鎮衛生院的服務功能外,還應開展普通常見手術等工作,著重強化醫療服務能力并承擔對周邊區域內一般衛生院的技術指導工作。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承擔行政村、社區范圍內人群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普通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治、康復等工作。
單位內部的醫務室和門診部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本單位或本功能社區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其他門診部、診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其提供的服務予以補助。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鄉鎮行政區劃或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置;村衛生室、社區衛生站根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覆蓋情況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支持村衛生室按建設標準建設。
二、機構設置。
全縣規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鄉鎮衛生院2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
蕭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規劃
2015年現狀
|
2020年規劃
|
鄉鎮衛生院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
|
村衛生室(所)
|
鄉鎮衛生院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
|
村衛生室(所)
|
23
|
4
|
268
|
23
|
5
|
?268
|
1.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原則上按照街道范圍或每3-10萬居民規劃設置1家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規模大于10萬的,可增設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通過調整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對現有符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的政府辦的一級醫院進行轉型、改造設立。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醫療定點機構。
蕭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規劃
序號
|
名稱
|
床位(張)
|
備注
|
現狀
|
規劃
|
1
|
蕭縣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30?
|
30
|
保留
|
2
|
蕭縣城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30
|
30
|
保留
|
3
|
蕭縣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30
|
30
|
保留
|
4
|
蕭縣城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20?
|
30
|
保留
|
5
|
預留蕭縣鳳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
|
30
|
新建
|
2.鄉鎮衛生院。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水平,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選擇1/3左右的鄉鎮衛生院通過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為中心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可以建設成為縣辦醫院分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
全縣規劃設置標準化鄉鎮衛生院23家,其中中心衛生院9家。
蕭縣鄉鎮衛生院設置規劃
序號
|
名??????稱
|
現有建筑面積(㎡)
|
床位(張)
|
等級
|
備 注
|
現狀
|
規劃
|
現狀
|
規劃
|
1
|
丁里鎮衛生院
|
360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2
|
祖樓鎮中心衛生院
|
2600
|
6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保留
|
3
|
楊樓鎮中心衛生院
|
3808
|
50
|
2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遷建
|
4
|
孫圩子鄉衛生院
|
3423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改建
|
5
|
石林衛生院
|
1780
|
20
|
3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6
|
杜樓鎮衛生院
|
1863
|
20
|
20
|
一級
|
一級
|
改建
|
7
|
閆集鎮衛生院
|
200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8
|
酒店鄉衛生院
|
1600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9
|
馬井鎮衛生院
|
2400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10
|
趙莊鎮中心衛生院
|
3900
|
4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遷建
|
11
|
龍城鎮衛生院
|
5000
|
80
|
10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12
|
白土鎮中心衛生院
|
4830
|
4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擴建
|
13
|
新莊鎮中心衛生院
|
2320
|
40
|
100
|
一級
|
一級中心
|
保留
|
14
|
張莊寨鎮中心衛生院
|
5300
|
50
|
1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保留
|
15
|
永堌鎮衛生院
|
1600
|
25
|
25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16
|
大屯鎮中心衛生院
|
5295
|
50
|
100
|
一級
|
一級中心
|
保留
|
17
|
王寨鎮中心衛生院
|
3600
|
50
|
100
|
一級
|
一級中心
|
改建
|
18
|
黃口鎮中心衛生院
|
5000
|
100
|
200
|
一級
|
二級中心
|
遷建
|
19
|
劉套鎮衛生院
|
2720
|
40
|
5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20
|
官橋衛生院
|
205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保留
|
21
|
莊里鄉衛生院
|
236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22
|
青龍鎮衛生院
|
3900
|
30
|
3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23
|
圣泉鄉衛生院
|
2750
|
40
|
40
|
一級
|
一級
|
遷建
|
3、村衛生室。村級保留村衛生室,共享共用。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應當設置1所,但鄉鎮衛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不新設村衛生室。對服務人口較多、服務面積較大的行政村可在建制村衛生室下設1-3個醫療衛生服務點(一村多室)。對村衛生室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在鄉鎮衛生院直接領導下,開展農村衛生計生服務。
全縣共規劃設置行政村衛生室268所。
三、床位配置。
按照所承擔的基本任務和功能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規模,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占比。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占當地床位總數比例達到20%以上,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床設置。
四、人員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應達到4人以上,其中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人員不得低于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25%,初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取得執業資格的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執業。
五、設備配置。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配置應與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開展的業務項目及工作量相適應,堅持功能健全、技術改善、能力提升、共用共享的原則,提高設備利用效率。
1.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備配備。應符合安徽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設備配備標準,支持醫療服務能力較好的中心衛生院合理配置CT、DR、彩超、腹腔鏡、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備配備。應符合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的通知》(衛醫發〔2006〕240號)有關規定。
第四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一、功能定位。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采供血機構、精神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和緊急醫療救援機構等,原則上由政府舉辦,向轄區內提供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急救、采供血、綜合監督執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標準管理、計劃生育、出生缺陷防治等),并承擔相應管理工作。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完成上級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承擔轄區內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以及相應的業務管理、信息報送等工作,并對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相關公共衛生工作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監督考核等。
二、機構設置。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按照轄區常住人口數、服務范圍、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設置。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鼓勵組建綜合性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行按行政區劃分級設置,縣級以下由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村衛生室、計劃生育服務室承擔相關工作。
全縣規劃設置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家。
蕭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設置規劃
2015年現狀
|
2020年規劃
|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
綜合監督執法機構
|
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
|
精神衛生機構
|
緊急醫療救援中心
|
采供血機構
|
合計
|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
綜合監督執法機構
|
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
|
精神衛生機構
|
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
|
采供血機構
|
合計
|
1
|
1
|
1
|
1
|
0
|
0
|
4
|
1
|
1
|
1
|
1
|
1
|
1
|
6
|
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如藥具中心、檢驗中心、信息中心等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根據社會需求和規劃條件統籌設置。
第五章??功能整合與分工協作
一、防治結合。
明確通過獨立建設,強化實驗室能力,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著力提升居民健康素養;要對縣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加強指導、培訓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等協作機制。
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要充分整合臨床診療、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指導的各項職能,落實臨床與保健相結合的方針,加強對醫療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的工作的技術指導和考核。監督部門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
要在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建立相關機制,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考核力度,確保各項公共衛生任務落實到位。
二、分級診療。
探索主動建設有序的轉診體系。逐步探索按病種制定本縣的診療流程和轉診標準,合理選擇省域內國家、省、市重點轉診醫院,簽訂相關轉診標準、流程和費用的協調,建立相應轉診機制。鼓勵組建縣級醫療聯合體。鼓勵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為核心組建醫療聯合體,吸納周邊的社會辦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縣級醫療資源要向基層傾斜,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承載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安全、便捷、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縣。
?“十三五”末,實現基層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占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的比重85%,二級醫院門診服務量占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的比重10%,三級醫院門診服務量占醫療機構門診服務量的比重5%;基層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占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的比重45%,二級醫院住院服務量占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的比重40%,三級醫院住院服務量占醫療機構住院服務量的比重15%;二級醫院平均住院天數7天,三級醫院平均住院天數8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2人。
三、中西醫并重。
建立縣中醫院新院。健全以縣中醫院為龍頭,各醫院中醫科為骨干,形成公立醫院為核心的“縣中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為一體的縣域醫療技術骨干力量。加強中醫系列重點專科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探索具有中醫特色的醫養結合新模式,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拓展中醫藥服務新業態。
四、多元發展。
多種形式促進社會辦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整體效率。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醫療機構,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共同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或新的特需醫療服務專科,滿足群眾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引導社會舉辦醫療機構提供健康體檢、療養康復、臨終關懷、居家醫療等特需醫療服務,實現與公立醫療機構分工協作、錯位經營、共同發展,構建多元化辦醫格局。
五、醫養結合。
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積極推進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加強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病、康復、護理、中醫和臨終關懷服務。鄉鎮衛生院加強家庭病床服務能力,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中醫保健等上門服務。支持社會力量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舉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醫養結合機構。推動中醫與養老相結合。
第六章??實施保障與監督評價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規劃落實。
縣政府負責研究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并組織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標和考核目標,建立問責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原則。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科學部署、精心組織規劃的實施。不斷促進衛生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對主要指標設置年度目標,明確部門職責,合理配置資源,認真組織落實。
二、明確政府主導,鼓勵多元投入。
明確政府投入責任,重點支持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基本醫療保障,加大對公立醫院改革、醫療衛生科技進步和人才隊伍建設等的經常性投入。
確定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和衛生事業發展投入中的主導地位。切實加大投入,在增加總量、優化結構、加強制度建設與創新三方面同步推進。“十三五”期間,政府衛生投入占財政經常性支出比重逐步提高,并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投入占政府衛生投入的比例,保證規劃內各項發展經費的落實,鼓勵多渠道籌集資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重點發展高端和特需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三、推動改革創新,加強行業監管。
實行三醫聯動,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藥品保障供應、醫保等領域改革,加強醫療衛生全行業監管。
四、加強人才儲備,保障發展需要。
實施“人才隊伍三大計劃”,加大人才投入,向優秀人才、重點項目、臨床一線人才傾斜力度;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引進和培養并重,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并舉,績效激勵和人才發展平臺留人并重。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引進、培養和儲備一批衛生人才,確保全縣衛生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滿足衛生資源增長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滿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五、明確實施組織,建立監督機制。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經市衛生計生委論證后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新增醫療衛生資源規劃符合審查制度,以及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分級備案和公示制度,建立規劃監督評價機制。
抄送:縣委辦公室,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縣政協辦公室,縣法院、縣檢察院,縣人武部,群團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