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衛生計生委,區直有關醫療機構:
??? 2018年3月,我委印發了《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廣西醫療聯合體建設考核方案的通知》(桂衛發〔2018〕8號),規范全區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工作,評價各醫聯體建設、運行情況,全面推動分級診療工作。2018年7月,我們對廣西醫聯體建設情況進行了評估考評,現將考評結果通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截至6月底,全區共有125家縣級醫療機構和380家鄉鎮衛生院開展了醫共體建設,共建立縣域醫共體217個,其中緊密型醫共體43家,縣域醫共體鄉鎮衛生院參與率30%,灌陽、上林等縣積極探索,形成了各自的亮點;我區70家三級醫療機構與170家縣級醫療機構組建了133個三二醫聯體,其中緊密型醫聯體38個,其中,柳州市市級三級醫院與三江、鹿寨等縣級醫院、自治區婦幼托管防城港婦幼保健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瑞康醫院托管扶綬、田陽中醫醫院等等成效顯著;全區組建城市醫療集團3個;??坡撁?40個;全區共200多家醫療機構建設有遠程醫療系統,其中自治區指定的97家遠程醫療政策試點的縣級以上醫院中有70多家建設了遠程醫療系統。確定桂林市作為我區醫聯體建設整體推進試點城市。醫聯體建設較好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改善了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全區縣級醫院診療人次比上年上升6.56%,鄉鎮衛生院總診療人次占縣域內總診療人次54.99%;全區縣域內就診率88.54%,個別縣達96%,基本達到國家的要求。
在醫聯體建設中,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區直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各地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與醫療技術水平比較薄弱地區組建跨區域醫聯體,將自治區三級醫院的優質資源帶到了基層,取得很好的成效,全面推進了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自治區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二、醫聯體考評結果
各設區的市和縣(市)前三位和后三位根據得分情況分列紅黑榜。
(一)設區市考評:
紅榜: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
黑榜:貴港市、賀州市、河池市。
(二)縣(市)考評:
紅榜:鹿寨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灌陽縣;
黑榜:
那坡縣、西林縣、天峨縣、北流市、陸川縣(并列倒數第三);
樂業縣(倒數第二);
都安瑤族自治縣、鳳山縣、南丹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并列倒數第一)。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部分地方黨委政府對醫聯體建設工作重視不夠。
我區各地黨委政府對醫聯體工作重視程度不一,部分縣(市)領導沒有親自研究部署和推動,沒有出臺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沒有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導致推進力度不大,成效十分有限。
(二)部分衛生計生部門、醫療機構重視不夠、推動不力。
在此次考核評分成績較低的地區尤其是上黑榜的市縣,普遍存在對醫聯體建設工作還停留在對口支援的層面,甚至個別縣僅是將以往對口支援協議書改題目為“緊密型醫聯體”應付了事。在現場核查中發現這些所謂的“醫聯體”,既沒有下派人員,也沒有建立人員、利益、資源共享機制,甚至僅是簽協議時有過交集,然后再無聯系,醫聯體建設圖有形式,所提供材料真實性較差。甚至在三級醫院主動聯系要求與相關縣建設醫聯體時,也是極力推脫,只想到自身權利利益,而對履行醫療公益性職責、人民群眾醫療服務的需求方面沒有考慮。
(三)醫聯體內部資源配置整合及運行機制有待完善。
部分地區醫聯體建設停留在初級階段,僅實現了以技術為紐帶的松散型聯盟,只在技術、人才交流互動層面開展了部分聯合聯動,在更大層面的人、財、物方面還沒有實現深層次的統籌和有效統一,權責關系還沒有得到進一步明確,特別是醫聯體內部利益分配還未有制度性設計。龍頭醫院對下級醫院的人才、技術輸出沒有得到相應補償。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主動作為,履行職責。
醫療聯合體建設需要多部門齊抓共推,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做好參謀,推動醫聯體建設健康發展。各市、縣(市)要克服狹隘思想,把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舉措,做好統籌規劃,齊抓共推,有計劃、有步驟的嚴格按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抓好推動。
(二)理順管理體制,完善醫聯體制度。
打通上下級醫院的壁壘,才能真正建設和發展好緊密型醫聯體。各設區市衛生計生委要積極對接自治區三級醫院和組織好轄區的三級醫院與所轄縣級醫院建設好三二醫聯體,2018年底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至少建成1個緊密型醫聯體,貧困縣至少有一家縣級醫療機構參與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各縣(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大縣域內醫共體建設力度,每個縣至少建設1個緊密型醫共體,縣域內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50%以上。要建立好利益分配、人員、資源共享機制,實現醫聯體內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及責任共擔。積極完善醫療機構人事編制管理制度,探索實施“縣編鄉用、鄉編縣用”等靈活的編制管理方式,統籌編制管理使用。
(三)建立符合醫聯體建設和發展的醫保支付制度。
加強與人社等相關部門溝通,科學調整完善醫聯體醫保支付制度,定期合理調整縣鄉總費用限額。建立責權一致的利益引導機制,加快推進醫??傤~預付和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發揮醫保的經濟杠桿作用。
(四)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
結合國家、省、市、縣四級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整合資源,使得各級醫療機構不同系統之間能夠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和遠程醫療專網建設,搭建覆蓋全區的便民服務信息平臺,為群眾提供統一、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醫聯體建設中的作用,確保到2018年底前遠程醫療覆蓋全區所有市、縣(區、市),并不斷延伸至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2018年底,緊密型醫聯體內所有成員單位開通遠程醫療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