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改方案出臺
安徽省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具體實施方案重磅出臺?!?/SPAN>三醫聯動”
重點構建全民醫保體系、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安徽在“破舊立新”上再一次勇立潮頭,開啟深度破冰之舉。
從基層醫改到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再到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安徽醫改自從2009年啟動以來,已整整走過5年的歷程。
敢涉險急灘,敢啃“硬骨頭”。5年來,安徽醫改蹄疾步穩,以破竹之勢,不斷向縱深邁進。在回歸公益性的導向下,改革不斷調整完善制度設計,突破“以藥養醫”的利益固化藩籬,全力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痼疾。
保基本,強基層。認準“回歸公益”方向,引導財政投入與資源分布重心下移,基層醫改彰顯“民生為本”理念
“現在,看病拿藥都便宜了,一個電話就服務上門,出去看病不劃算。”65歲的廬江縣金牛鎮山南村村民左申蘭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幾乎每天都會到村衛生室免費量血壓。
2009年,安徽開始在全省32個縣(市、區)啟動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點。2010年9月1日,全省所有政府舉辦的基層醫藥衛生機構全部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從而在全國率先實現基層醫改“全覆蓋”。同時,在全國率先按照“招生產企業、招采合一、量價掛鉤、雙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監督”的辦法,完成了基本藥物省集中招標采購,基本藥物中標價格較國家指導價平均下降52.8%。
“醫改的關鍵是要建立新機制。若僅取消藥品加價、政府予以補償,無論花多少錢,都沒有改變‘以藥養醫’的舊機制,改革目標也難以實現。”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說。
建機制,就是以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為突破口,構建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范性的藥品采購機制和長效性的補償機制等?!?/SPAN>這一套制度設計的核心,就是強化政府的辦醫責任,奠定維護公益性的基礎和長效機制?!?/SPAN>省醫改辦專職副主任程進軍說。改革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支出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出核定后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從根本上保障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轉。同時,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縣財政根據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從制度層面保障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運行。2010年至2012年,全省各級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總量為88億元,年均增長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