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38億,占總人口的10.1%(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5》),遠高于7%這一老齡化衡量指標。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加之國家老年社會保障的完善和消費水平的升級換代,養老服務業逐漸被市場認可。
?
?
一、產業發展趨勢
?
在老齡化時代和消費時代大背景下,養老服務業前景十分可觀,我們認為養老服務產業總體呈現多元化、市場化和社區化三大發展趨勢。
?
?
(1)養老服務內容向多元化發展
養老服務隨著時代需求的演變,已經脫離了本身的老年照顧、生活服務為主的含義,如今的養老服務是個包羅萬象的綜合性服務,涉及到醫療、商貿、旅游、咨詢、管理、文化、地產等諸多內容,主要可以理解為養老服務業和養老地產的結合,養老服務為養老地產提供服務功能,養老地產為養老服務提供項目載體,表現在居住層面和服務層面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老人養老需求。
?
養老服務方面,按照服務的功能可分為三大類醫療服務、生活服務、輔助性服務,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主要圍繞老年人的“吃、穿、用、行、醫”,出現的類型有護理服務、康體服務、家政服務、用品商貿、老年教育、老年咨詢等。同時養老地產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例如有養老院、托老所、護理院、獨立式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區等。
?
?
(2)社會養老服務向市場化發展
養老服務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保障型事業,但是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產業鏈條的細分深化,政府承擔的養老服務重擔逐漸交還市場,養老服務開始走向公益性和盈利性平衡發展的道路,成為了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
其一,從市場表現來看,目前看來我國的養老服務主要由政府主導,但是市場資本不斷瞄準這塊巨大的蛋糕,開始進入市場化的開發運作,例如大連第一家養老超市、上海純市場化親和源養老地產、青島的日式養老培訓基地等。這些新業態的出現,體現了我國養老服務不但在種類上創新增加,還在模式上積極突破,同時在合作上加強汲取先進國家經驗,使得養老服務的發展蒸蒸日上。
?
其二,從政府支持來看,通過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鼓勵養老服務市場化,引入多方資源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提高我國整體養老整體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市場手段,為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帶來經濟效益,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實現經濟效益。
?
?
(3)傳統家庭養老向社區化發展
受代際生活習慣及老年人對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受教育程度高、退休金多的中高收入老年人,開始愿意嘗試且逐漸接受現代養老模式。
?
在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的社會背景下,社區養老模式更加凸顯了優勢;社區養老符合老年人的地緣文化觀念,在家庭輻射半徑下享受養老服務更加貼合老年人“戀家”的情感需求,同時開放利用社區資源,搭建了家庭與社區共同養老的橋梁,同時減少資源的浪費,滿足老年消費的需求。在未來的社區老齡工作將與第三方養老服務對接,相互結合搭配,充分發揮國家對養老領域的扶持政策,同時以第三方服務彌補社區專業養老服務缺口。
?
?
二、企業投資特征
?
中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狀態,逐漸點燃了養老產業的投資機會,根據我們對養老服務業的觀察,雖然我國的養老大消費時代還未來臨,但是企業家敏銳的嗅覺早已在行業內提前布局,呈現出多種投資特征。
?
(1)投資領域:“服務”+“地產”
1)全過程的養老服務
從老年服務到臨終護理的全鏈條養老,滿足健康老人、介助級老人、介護級老人、特級護理老人的全方位養老服務需求。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的增加促進了養老服務細分方向的發展,不斷促進了新型養老服務的成長。其中養老護理服務、老年日用品領域、養老文化娛樂、養老金融保險、老年教育市場等都是投資的重點方向,滲透老年人的產品需求、服務需求、人際需求、精神需求、個人價值、社會價值六大功能需求。
?
2)多樣化的養老地產
我們認為養老地產按機構類型可分為養老機構、養老社區、綜合性養老基地;在養老地產的主要開發模式上可分為候鳥式養老,主要是針對季節性養老人群,去南方過冬去海邊避暑等,例如海南博鰲樂城,第二是活力型養老,主要是針對身體較為健康剛步入養老退休隊伍的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例如德國上海奧古新諾頤養中心,第三是農家式養老,寄住在農家庭院里,享受優美的環境以及怡然農家樂生活狀態,例如浙江省天目山地區農家寄養式異地養老,第四是高端養老,主要是外籍人的父母以及國內的“三高”(高干、高知、高收入)老人,為其提供優越的生活居住以及養老服務條件,例如新華錦長樂國際頤養中心等,第五是醫護養老,主要是對于疾病老年群體提供治療療養功能,例如北京小湯山養老院。
?
?
(2)投資主體:“內資”+“外資”
據估算,我國養老市場規模在2014年約4萬元,2030年有望增至13萬億元(數據來源: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近年來,國內資本中的傳統地產開發商(目前有80多家房企進入了養老地產的領域,萬科、保利、遠洋、復興等)、險資(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太平保險等)、上市公司(海航、鳳凰股份、雅戈爾等)紛紛高調宣布進軍養老產業,不少央企,如中石化、首鋼、中信等也紛紛布局養老產業。
?
另一方面,受市場前景吸引,眾多外資養老企業也紛紛瞄準中國市場,試圖在中國打開“銀發產業”藍海。如在老年用品方面,美國雅培制藥有限公司開始關注中國老年營飲品研究,金佰利公司已開始挖掘國內成人紙尿褲市場,養老地產方面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上海凱姜展老年護理有限公司、日本維斯福祉有限公司等都在中國加緊布局。
?
?
(3)投資模式:“資本”+“運營”
縱觀所有養老產業投資情況,主要的投資模式以資本輸出和運營管理輸出。國內外保險業、房地產業、銀行業、風投機構以及其他投資機構,成為養老產業注資的主要力量。例如大江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仁暉與上海樂齡公司簽訂增資認購協議,認購樂齡公司90%股份;億城投資與漢盛資本合作,共同在中國開發運營高品質養老社區。
?
伴隨著養老地產開發的逐漸成熟,養老服務運營機構也應運而生,與養老地產相輔相成融合發展,我國傳統養老機構主要由政府主辦,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養老市場不斷擴大,養老機構專業運營企業不斷增多,如上海親和源、康樂年華、中精眾和等。同時,我國養老服務運營市場也受到了國外發展成熟的養老服務機構的關注,品質卓越的法國養老服務、細致高端的日本養老服務等都開始了中國市場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