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與醫用耗材
在國內去醫院看病費用一直居高不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僅僅是國家重點關心的問題,也是這些年大家都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所以國家一直在探索醫療改革,在這期間涌現以福建三明為代表的“三明模式”。
醫療服務收入、財政補助、藥品加成是公立醫院收入的主要渠道,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公立醫院需要靠藥品加成來維持正常運行,有些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收入甚至占到了整個收入的四成,而其中醫療服務價格一直存在價格偏低,醫生的勞動價值得不到體現,“腦體倒掛”現象普遍,不僅扭曲了醫務人員的勞動技術價值,背離價值規律,還嚴重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所以在本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明確了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今后,我國將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改革過程中,要遵循醫院收入不降,公眾總體負擔不增,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原則,力爭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初步建立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多方參與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如何達到醫院收入不降,公眾總體負擔不增,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原則呢?那么就需要擠掉醫療費用中不合理部分,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不幸的是耗材也被列入其中,也是重點降價的部分。耗材降價降的不僅僅是醫院對患者的出售價,更是要降低耗材的采購價。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和醫療耗材集中招標采購工作,降低虛高價格。規范醫生診療行為,合理使用藥品和耗材。
6月20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關于盡快確定醫療費用增長幅度的通知》,7月20日衛計委等九部門發不了《關于印發2016年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的通知》,從國家最近的一些政策文件都可以看出是針對于耗材的降價,其中更是明確了在綜合醫改試點省和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藥品、耗材采購中實行“兩票制”。而且,在《四川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遼寧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等地方醫療改革方案中也是重點突出了降低耗材費用。
國家大勢不可改,在耗材降價的大趨勢下,作為企業該怎么辦,是繼續無底線的降價,還是尋求轉型?對于企業來說,除了做好產品的質量,還應該有對產品的深入研發,加強臨床的推廣和溝通工作,要讓臨床的醫生主任知道你的產品,認可你的產品。才會有更好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