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額上看,并購金額縮水近一半,公立醫院的并購比例也下降了30%。似乎早前如火如荼的醫院并購潮,略有退燒
▍48家醫院被出售,金額達77.6億元
昨日,醫學界發布文章,其通過對公開數據的搜集與分析整理,對一年的醫院并購進行盤點,發布《2018年中國醫院并購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醫院并購項目達30個,標的醫院48家,并購交易金額達77.6億元。這意味著有48家醫院將被賣掉。
實際上,醫學界智庫在2016年也發布了相同性質的中國醫院并購報告。當時,醫院并購項目48個,并購交易金額達134.5億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醫院并購標的數量與2016年持平,但是并購交易金額縮水了近一半。
▍公立醫院占比下滑嚴重,眼科成為并購風口
報告顯示,公立醫院并購數量僅為9家,在并購中的比例從2016年的62%下降至18.75%。
?
在公立醫院大幅縮水的同時,專科醫院成為并購的熱點。報告顯示,2018年綜合醫院并購占44%,專科醫院并購占56%。而在2016年,綜合醫院的并購達62%,專科醫院的并購比例是38%。
而將并購案例中的專科醫院進行分類可知:眼科所占比例最高,達53.8%;其次是精神病、腫瘤和整形美容,分別為15.4%、11.5%和7.7%。
?
而在2016年的報告顯示,專科醫院分類中,整形美容所占比例最高,達50%。
由此可知,兩年后,專科醫院的并購風口從整形美容轉移到了眼科。
對此,一位券商分析師對媒體《第一財經》分析:公立醫院并購涉及的利益復雜程度高,比較而言民營醫院并購更多是雙方交易行為,而口腔和美容整形專科醫院的高峰期已過,目前眼科的市場比較大,盈利能力良好。
比如4月份,光正集團透露了收購新視界眼科的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據披露光正集團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新視界實業、林春光、上海聶弘、上海春弘合計持有的新視界眼科51%的股權,交易金額為6億元。
▍醫院并購熱,略有退燒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金額上看,并購金額縮水了近一半,醫院并購中公立醫院的比例也下降了30%。似乎早前如火如荼的醫院并購潮,略有退燒。
我們都知道,醫院并購發起方多為藥企。從藥企角度來看,并購醫院是一想打造醫藥、診療、研發的閉環生態,二是希望進入終端,掌握一些醫院資源。
但下半年來,有不少藥企拋售醫院,比如華潤掛牌轉讓深圳市三九醫院,益佰制藥轉讓淮南朝陽醫院的控制權……
業內曾分析:受中成藥招標降價、醫保控費等政策影響,不少醫藥制造企業在歷經一系列并購動作后,外延增長開始進入增長乏力期,因此藥企都會通過出售資產,來保障自己的現金流。
比如益佰制藥轉讓淮南朝陽醫院,億歐猜測,是其轉讓所產生的收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上半年醫藥工業板塊營收下滑所導致營收空白,對沖下降勢頭。
在外部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市場情緒相對低迷,藥企并購則會變得更加謹慎,因此,并購潮“降溫”也是在情理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