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2025年重慶市中醫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建設和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五次、六次全會,2025年全國中醫藥局長會議,2025年全市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會議要求,總結2024年全市中醫藥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全市中醫藥高質量、現代化發展。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維斌出席會議并講話。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趙勇作工作報告。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駐市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組長汪艷出席會議。會議由市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王世純主持。
??? 會議指出,2024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關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中醫藥系統真抓實干,銳意進取,全面實施重慶市中醫藥振興發展8大工程,推動出臺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推進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獲評國家優勢中醫???3個、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11個、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3個,新增國家“岐黃工程”人才17名,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34個,中醫藥文化集市夜市火熱開市,全市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到40.1%。
??? 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全市衛生健康工作重點,加快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區。一是加大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供給,加快構建“龍頭強引領、骨干抓特色、基層筑網底”的中醫醫院發展格局,實施分層分類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區縣域中醫藥服務能力,夯實基層中醫藥服務網底。二是加強中醫醫院建設,科學規劃建設中醫醫療機構,始終堅持“中醫院姓中”不動搖,切實將公立中醫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效益型向質量內涵型轉變。三是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中醫藥科技創新融合體系,強化有組織的中醫藥重點項目攻關,加強中醫藥人才引育力度。四是推動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促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大中藥大品種培育,大力發展中藥院內制劑,積極拓展“中醫藥+”衍生產業。五是弘揚中醫藥文化,堅持中醫藥文化自信,梳理打造渝派中醫藥文化,做好民間“良方妙技”挖掘推廣,加大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普及。
??? 會議要求,2025年全市中醫藥工作要以全面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為引領,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加強制度供給和政策供給,加快提升全市中醫藥高質量、現代化發展水平。一是全面深化中醫藥領域綜合改革,全力開展國家改革示范試點項目建設,強化數字賦能改革發展,建設數字中醫藥試點地區,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在探索首創性、差別化改革上實現新突破。二是持續擴大中醫藥優質服務供給,強化中醫醫院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發展方向,布局建設市級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市級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市級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實施“中醫專科賦能強基十百千工程”,持續開展“中醫藥良方妙技”挖掘整理和推廣應用,在改善民生、回應健康期盼上彰顯新擔當。三是協同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牽頭落實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啟動編制中醫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渝產道地中藥材、中藥制劑、中藥炮制技術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打造“巴渝藥膳”品牌。四是一體推進中醫藥人才科技發展,出臺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構建中醫藥科研融合創新體系,大力引育高層次人才,適時開展首批重慶市杰出名中醫評選,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促進中醫藥學術傳承,為中醫藥高質量、現代化發展注入新動能。五是統籌中醫藥文化建設與開放發展,規劃建設重慶市現代中醫藥博物館,實施“渝見岐黃”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和“新時代神農嘗百草”行動,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在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上展現新作為。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中醫藥系統政治建設,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強化公立中醫醫院組織建設,加強中醫醫療行業行風建設,強化中醫藥法治建設,凝聚中醫藥振興發展強大合力。
??? 會上,7家單位作現場交流發言,為10位重慶市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代表和10位重慶市第二批中醫藥“良方妙技”項目代表授牌。13個市級部門相關負責人,市中醫藥領域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市中醫藥管理局退休老同志代表,市中醫藥領域學(協)會、部分企業代表負責人,各區縣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委屬醫療機構、部隊醫院、市級中醫藥教學、科研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全市公立中醫醫療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