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被視為朝陽行業的醫療領域吸引各路資本進入,但因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以及專業性影響,多家企業開始逐漸剝離醫療業務。近日,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用管等銷售生產業務的常寶股份宣布終止剝離醫療資產。盡管因深交所的“問詢”壓力終止剝離醫療資產,但該公司在布局僅一年便萌生退意已是不爭的事實。
此前,為給公司提供優質的現金流和穩定的盈利增長點,常寶股份以醫療產業作為第二產業,進入醫療大健康產業。資料顯示,2017年11月,常寶股份發行股份購買醫院資產新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該公司成為以能源管材生產銷售和醫療服務并舉的雙主業上市公司。
在醫療服務領域,常寶股份目前主要控股或控制什邡第二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宿遷市洋河人民醫院有限公司、山東瑞高投資有限公司(為單縣東大醫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以及廣州復大醫療有限公司。
根據常寶股份日前發布的公告,為進一步戰略聚焦,公司計劃退出醫療服務行業。常寶股份在公告中稱,如兩大主業同時投入發展,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和管理成本。相較醫療服務行業,公司投入發展能源管材板塊,更具有管控經驗和發展優勢。此外,醫療服務行業較易受行業政策的影響,公司應對方面也存在不確定性。
跨界進入醫療服務行業并受挫選擇退出的上市公司并非個例。2017年5月,主業為房地產業務的世榮兆業因用地政策調整等因素宣布退出橫琴國際生命科學中心項目。世榮兆業在公告中表示,退出該項目可能導致《公司發展戰略規劃(2016-2020)》中關于“公司主營業務向大健康產業轉型”戰略目標的實現稍有滯后。2018年6月,以存量房產銷售和物業管理為主業的綠景控股發布重大資產出售草案,宣布剝離早期醫療項目。
以房地產開發建設為主營業務的運盛實業于2014年開始進入大健康業務領域。2017年4月,因連續兩年虧損,運盛醫療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戴上了“ST”的帽子。根據ST運盛2018年三季報,公司實現凈利-0.18億元,同比下降536.39%。
業內人士指出,看好醫療大健康行業的發展是眾多上市公司跨界進入這一行的重要原因。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此外,國家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給上市公司進入醫療大健康行業提供了支持。
不過,盡管醫療大健康行業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會面臨政策、人才、管理等挑戰,跨界并非易事。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醫院運營管理角度來說,雖然國內很多企業都在收購醫院,但大部分企業面臨著收購后如何進行管理的問題。“收購后的醫院品牌建設、醫院內部經營管理以及醫院醫生資源配置等都成為擺在收購企業面前的難題。”
北京商報記者?郭秀娟?姚倩/文?賈叢叢/制表
2017年5月
主業為房地產業務的世榮兆業因用地政策調整等因素宣布退出橫琴國際生命科學中心項目。
2018年6月
以存量房產銷售和物業管理為主業的綠景控股發布重大資產出售草案,宣布剝離早期醫療項目。
2018年11月
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用管等銷售生產業務常寶股份宣布終止剝離醫療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