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系統所發明可降解“蠶絲蛋白骨釘”
???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傳感技術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陶虎帶領團隊,通過傳統紡織業的蠶絲最新研發了一種可降解且降解速度可控的生物醫療器械。相關成果以“基于功能化蠶絲蛋白的可溶光學衍射傳感技術”為題發表于最新一期《先進材料》(DOI: 10.1002/adma.201605471)上。
?
? ? 基于傳統的起固定作用的醫療器械“骨釘”目前大多采用鈦合金或不銹鋼制成,康復后需要二次手術取出的困擾,陶虎團隊在實驗室完成了從蠶繭到蠶絲再到蠶絲蛋白溶液、提取成固體,最后用車床精密加工成骨釘的生物材料制作過程。該生物材料除了具備精確可控的降解功能外,還具備包裹藥物、微整形、信息隱藏、食品保鮮、藥物儲藏等多方面功效。
?
? ? 日前,該項技術已經完成動物實驗階段,并進一步與生物醫藥企業合作,開展臨床研究,預計三到四年內可產品化并上市,進而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創新發展。
?
? ? 在接受相關采訪時,陶虎還算了一筆賬,目前一床蠶絲被要用掉5公斤的蠶絲原料,賣千余元。而一套蠶絲蛋白骨釘只需要不到0.5克的蠶繭,也就是說一床蠶絲被可以做兩三千套的醫療器械,每一套售價1萬左右,因而該項技術一旦成型問世,有望將傳統的低附加值的產業變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物醫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