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醫保帶量采購雖然已經揭曉,但市場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藥企,甚至認為醫改還是處在藥改的過程中。但事實上,醫療服務的改革挑戰極大,從藥品入手是策略性的結構調整的第一步,組合政策工具的持續推進并將其制度化才是隨后政策變化的主要看點。
支付方雖然將逐步主導醫療制度改革,但未來仍不得不面臨較大的挑戰。由于長期的服務體系結構性扭曲,服務方和產品方的利益捆綁已經固化,如何打破利益藩籬非常關鍵。如果采取行政化的手段固然會收效一時,但會面臨來自服務方很大的反彈,如何策略性的借助工具步步為營的來推動醫療開支的結構性調整將非常關鍵。
隨著改革進入真正的深水區,支付方和服務方的博弈將進入最為艱難的部分。調整醫療和服務開支在總開支的占比雖然在理論上并不存在困難,但在實際的改革路徑實施卻并不容易。因此,支付方首先選擇從產品方突破也是阻力相對較小的。通過改變藥品價格和采購的規則來間接影響醫療行為。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既然服務方的利益主要來自藥品,將藥品在醫療服務上的利益逐步縮小并加大監管力度,將從側面減緩改革的阻力。
隨著支付方和服務方的博弈加大,藥企依違于兩者之間,視自身的利益為行動的準則。面對來自支付方的強大壓力,藥企只可能順勢而為,一方面通過提高創新能力來升級產品,從而保證自身的利潤率,另一方面在普藥領域通過以價換量保住市場份額,由于政策明顯向國產藥傾斜,內資藥企在保證自身產品的質量前提下,市場洗牌的過程中可能逆勢獲得增長。
對于支付方來說,精細化的支付和管理工具的實施和持續是改革成功的關鍵。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以DRG為主的單病種付費是較為有效的工具,如何有效的逐步推動各個地區進入試點是重點。未來隨著支付方加大監管力度,支付模式的變革將比藥品招采改革更為關鍵,因為這牽涉到整個服務體系的全面調整。
總之,2018年只是支付方逐漸獲得主動開始的第一年,以支付方推動的改革未來將面臨較大的挑戰,如何具有策略性的攻堅將是未來幾年政策最值得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