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中國10.5/千人口的無償獻血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40/千人口,這導致臨床血液供給、血液制品等皆面臨供給痛點,新的血液管理理念的出現刻不容緩。而且即便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在血液的管理上也存在問題和挑戰。
海爾生物醫療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青大附院”)所研發的物聯網血液**管理解決方案—U-Blood血液網,推動中國血液**管理二次升級,引領國內臨床用血模式新的變革,處于國際**水平。
一方面,海爾生物醫療以血液網案例為模板,逐步滲透生命科學垂直領域,解碼生命,致力于疫苗、生物樣本、實驗室等行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海爾生物醫療要做的是用生態化發展模式,為生命科學注入創新動力,用物聯網智慧啟迪生命,為用戶創造更**、更健康、更節約的方案。
生死時速:1分鐘用血
臨床用血申請、輸血中心備血、血液中心配送、血液科配送到手術室......是貫穿臨床用血的一個常規程序。
“以青大附院為例,當手術室或者急診室需要用血時候,要提前發出申請,輸血科備好血,然后由專人到輸血科領取,一來一去就會耗費20分鐘左右?!鼻啻蟾皆狠斞聘敝魅纬搪敱硎?。在青大附院工作了15年的他認為,生命是以分秒計算,“臨床急救用血以分秒計算,取血用時每減少1分鐘,患者的死亡率就會降低5%?!?/span>
程聰的擔心不無道理,像青大附院這樣的三甲醫院尚且只有一個血液中心備血,基層醫院和某些私立醫院甚至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輸血科,臨床用血需要跨醫院調配,“隨取隨用”竟成為一種奢侈。而全國范圍也是類似,由于血液特殊的保存條件和技術要求,醫院用血普遍采用集中管理式,即:大部分醫院有且只有輸血科這一個供血點。
于是,從輸血點到手術室,20分鐘似乎成為醫療機構默守的一個“常規”。
如今,“常規”被海爾生物醫療所打破。2017年,海爾生物醫療攜手青大附院開始探索“血管”之路。
針對血液冰箱無法對血液進行智能管理,無法為手術期患者在**短的時間內提供相合的血液,無法保障手術**等問題。海爾生物醫療U-Blood血液網方案,通過物聯網技術,建立血液網大數據共享平臺生態,實現從“血管”到“血管”全流程血液信息、物流信息、溫度信息的可監控和可追溯,實現臨床用血極速、**。
血液網方案應用于臨床實踐,效果好的出奇:青大附院外科手術室護士根據醫生要求與輸血科取得聯系,獲得授權后在手術室門口的物聯網血液冰箱中取得血袋,全程耗時不到1分鐘。而在之前,護士取血時,先要下醫囑,讓醫護人員去取,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0分鐘。
U-Blood血液網方案還解決了醫院另外一個痛點:隨著醫療大環境的變化,手術數量急劇增加,傳統血液管理模式越來越不能提高用血效率,個別實力雄厚的大醫院采取了增加發血點的辦法—在醫院手術室附近建設取血屋是目前一些醫院在血液管理上的嘗試途徑。然而,取血屋同樣不能實現臨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而且運營成本較高,一年下來一個取血屋的的總成本約70萬元。
該方法**大的缺陷是人力成本高,且人力很難做到像智能設備一樣零失誤。在運用海爾生物醫療U-Blood血液網方案后,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血資源:**大化利用
而從血液資源利角度看,一方面,國內醫療機構對手術用血需求量日益加大,血液資源十分珍貴;另一方面,血液的保存期只有短短42天,又因受制于血液的特殊性,血液報廢率高達30%至40%。以一個總人口千萬級別的城市為例,一年僅報廢血液的價值就高達幾千萬元人民幣,如放之全國,數字更是不敢想象。
如何用更加智能的手段降低人工采血的誤差,提升冷鏈儲存運輸溫度控制和定位水平,以及保障**后取血用血的**和效率,成為物聯網在血液領域即將顛覆和引爆的關鍵所在。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血液存儲管理人員需要對血液存儲進行人工操作,譬如要從低溫冰箱里取出血袋,首先要從對應的卡片標識中尋找,整個過程費時費力,且人工易出現差錯。
而U-Blood血液網方案中,物聯網智能血液冰箱成為解決問題的是關鍵一環,海爾生物醫療利用RFID技術對存儲血液進行批量處理,實現電子配血,既提高管理效率,又減少人力資源,且更加智能化。
“在血庫前移模式下,血液網方案將繁瑣流程智能化。”海爾生物醫療表示,將物聯網智能血液冰箱置于手術室,醫務人員直接通過取血單配合權限卡,從中取出血袋做到了“用空間換時間”,同時自動盤查庫存又比人工盤查提高了**性。
U-Blood血液網方案在青大附院實施后,U-Blood血液網方案已讓“成規”成為過去:在血液采集、運輸、儲存和應用中,不僅可以對每一袋血清楚地全程定位跟蹤管理、溫度監控,而且血袋通過物聯網血液前移冰箱前移到手術室、病房等,實現一分鐘快速取血,即時即用,從而為血站、醫療領域、用血患者等多方創造更多的價值。
數據顯示,血液網方案在青大附院兩個手術間試點以來,每月節約血液6000ml左右,手術用血不合理使用率下降到不足5%。在保障用血**的同時,同樣的血量,原先只能保障1000臺手術,現在預計可提升到1200臺。
面對改變和顛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輸血科主任孫波無不感悟:“病人的病情千變萬化,血液就在身旁才能解除了用血顧慮?!?/span>
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以下簡稱“北京301醫院”),從當前節約的血液量來看,運用血液大數據平臺生態的兩個多月,已為醫院累計節約1500個單位的用血(1單位=200ml),按照平均一臺4個單位的手術用血計算,可以再保障375臺手術用血。
“就當前的臨床用血而言,**、血源、療效是三大問題所在,這些問題直接危及病患的生命健康,只有加以解決,才能惠及輸血各方,更好地保障用血患者的**?!敝袊t師協會輸血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輸血科主任汪德清說。
隨著手術數量的攀升,臨床用血量不斷增加,由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以及短缺性,如何減少血液采集、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的浪費,事關中國用血**。一系列臨床用血問題的存在,讓汪德清百感交集。為此,北京301醫院加入海爾血液網平臺生態共創,推動實現**臨床用血。
平臺生態:賦能生命科學
目前,物聯網血液**管理方案正由青大附院樣板陸續推廣到全國三甲醫院,為國家每年3000萬手術患者提供**快捷臨床用血保障,更多的圍術期患者將有望受益于U-Blood技術紅利,這不僅推動中國血液**管理的二次升級,也勢必會引領全球臨床用血模式新的變革。
海爾生物醫療表示,通過物聯技術實現了對全流程信息的監測和可追溯,改變了過去耗時又浪費的“人找血”,實現極速又**的“血找人”,徹底顛覆了傳統從醫院輸血科到手術室的物流運輸取血模式。
U-Blood血液網方案已經為傳統臨床用血管理模式的變革開提供了具有示范意義、可借鑒的探索。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海爾生物醫療以此打造了一個鏈接醫院、血站、政府等多方資源參與的血液共享生態,通過搭載U-血液大數據,并聯血液配送、網器觸點、共創資源、信息化等整個圈層,實現從硬件到方案的迭代,**終實現終生用戶的體驗迭代升級,完成整個生態鏈用戶體驗的進化。
血液共享生態模式案例的成功,為生命科學垂直領域的疫苗、生物樣本、實驗室等行業的模式轉型升級,提供了借鑒或者復制意義。海爾生物醫療要做的是用生態化發展模式,為生命科學注入創新動力,用物聯網智慧啟迪生命,為用戶創造更**、更健康、更節約的方案。
在海爾“人單合一”模式下,今年海爾集團**提出了“生態品牌”這一概念,這是繼產品品牌、平臺品牌之后的又一次品牌內涵的迭代和創新。由此,海爾生物醫療的發展戰略也實現了平臺生態的轉型,未來,不**于血液行業,更多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模式轉型,將會打上“海爾生物醫療”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