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函〔2019〕63號
李潞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異地就醫工作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推進全國醫保目錄統一工作的建議
目前,基本醫保目錄不統一,主要是在三大目錄設計之初,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服務技術、基金運行情況不同,未對全國醫保目錄統一作規定。如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7部門制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管理暫行辦法》(勞社部發〔1999〕15號)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經濟水平、醫療需求和用藥習慣,適當進行調整,增加和減少的品種數之和不得超過國家制定的“乙類目錄”藥品總數的15%。對于診療項目及醫療服務設施,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出臺的《關于印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意見的通知》(勞社部發〔1999〕22號)采用排除法分別規定了醫保不予支付費用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范圍。在此基礎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醫療技術發展、基金運行等實際情況,采取排除法或準入法確定了本省份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項目目錄。
目前,我們也正在研究修訂《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管理辦法》,建立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規范醫保目錄調整工作。同時還將修訂《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范圍管理辦法》,建立符合國情、基金可承受的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同時,也正在開展藥品、診療項目等的全國編碼統一工作,為全國醫保目錄統一工作打下基礎。
二、關于開展門診、藥店等異地直接結算的建議
考慮到全國各統籌區門診政策不統一,待遇保障水平差異大;醫保信息系統建設水平不一,藥品、醫用耗材代碼標準不統一;門診就醫結算頻次高、結算量大,單筆結算金較小,醫保信息系統承載能力不夠等原因,當前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主要解決參保群眾的住院醫療費直接結算,門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尚未在全國開展。目前,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已于2018年9月開展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工作。2019年6月22日,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天津舉行,京津冀門診異地直接結算試點正式啟動。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指導,有條件有意愿的區域可以探索開展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不斷滿足參保群眾的異地就醫需求。
三、關于擴大異地就醫定點醫療范圍的建議
跨省異地就醫工作開展以來,為滿足參保群眾的異地就醫需求,我們一直在穩步擴大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的接入范圍,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的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穩步增加,目前已經實現每個縣級行政區至少有1家本地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2017年跨省住院患者超過500人次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全部接入。截至2019年5月底,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為18082家,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15430家,基本滿足參保群眾的跨省異地就醫需求。
下一步,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異地就醫工作的安排部署,5月份我局會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2019年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19〕33號),要求穩步擴大跨省定點醫院覆蓋范圍,2019年底前,力爭將全國85%以上三級定點醫院、50%以上二級定點醫院、10%以上其他定點醫院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基本滿足跨省異地就醫住院參保人員直接結算需求。隨著統一的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2020年底前,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住院能直接結算。
四、關于加快社保卡發放工作的建議
目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一直在加強社會保障卡發放工作,持卡人數不斷增加,截至2019年4月,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2.59億,普及率90.2%,覆蓋全國所有地區。持卡人員基礎信息庫在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運行平穩,入庫人員總量13.9億。同時,為做好社保卡服務支持工作,指導各地普遍建立快速發卡體系,完善讀寫終端等用卡環境,建立跨省卡服務機制,發布社保卡跨省服務機構信息等。
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異地就醫人員發卡工作,加快為各類人群發放社保卡,進一步提升持卡庫數據入庫數量及質量,做好異地卡服務,方便異地就醫人員持卡就醫結算。
感謝您對國家醫療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國家醫療保障局
2019年7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