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8月1日,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家醫保局將推動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8月12日,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建議的公開答復中,國家醫保局釋放出醫用耗材一致性評價的信號。
?
一場醫用耗材價格改革戰役打響。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評價,這場改革要“讓耗材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將改變醫用耗材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
?
公立醫院再歷“不眠夜”
?
6月15日,北京市近3700家醫療機構同步啟動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時隔兩年多,繼2017年4月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后,數千家醫院再次經歷“不眠夜”。
?
如今,醫耗聯動綜合改革落地已2個月。近日,在2019北京健康大會期間,北京市衛健委體制改革處處長李德娟表示,目前改革推進符合預期,醫療機構秩序井然,藥品和耗材正常供應。改革以來,全部監測單位門急診次均衛生材料費比去年同期整體降低5.7%。
?
今年7月,浙江發布《浙江省省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8月1日起,杭州市13家省級公立醫院正式實施改革。據悉,改革將通過壓縮不必要的藥品和醫用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的檢查檢驗等騰出空間,并按照改革后醫療服務項目提價增加收入部分的1.1倍確定各醫院承諾騰空間量。
?
這意味著醫院不能止步于控制“耗占比”,還要綜合調控,適當下調耗材、藥品相關支出。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設備處處長馮靖袆坦言,實施改革后,醫院管理部門壓力非常大。
?
抓住“牛鼻子”控制成本
?
“原來我們部門有耗材加成,是收益科室,現在成了成本部門,怎樣才能把成本降下來?”一位醫院設備處負責人的話,傳遞了醫院的共同困擾。
?
7月31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出臺。考慮到高值醫用耗材對安全性有嚴格要求、臨床使用量大、價格相對較高、群眾費用負擔重,不少醫院也選擇從高值耗材下手,管控費用。
?
“高值耗材是醫院管控重點,綜合性三甲醫院高值耗材費用占比很高,往往占耗材費用(總量)80%以上,把高值耗材管好了,就會達到預期的費用管控目標。”馮靖袆說。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切感受到耗材“控費”的壓力。該院物資供應處處長張鳳勤說,2018年醫院耗材費用占比為46%,其中大部分是高值耗材。為降低耗材成本,阜外醫院對全院所有耗材進行二次議價,通過高值耗材二次遴選增進國產品牌,推行“高值耗材智能庫房+智能柜管理”規范耗材使用。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啟動后,阜外醫院物耗占比降低了10%。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設備處處長許峰介紹說,北大三院對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醫用耗材限定供應企業數量,每個臨床科室每專業一年最多可以申請4種新耗材,未通過醫院裝備管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的品種,一年內不得再次申報。
?
探索價格發現新機制
?
8月1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6395號建議的答復釋放出耗材一致性評價的信號——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積極配合醫療、信息、衛生經濟、編碼、醫保、物價、招采、流通等相關機構,促進醫用耗材各環節管理的無縫銜接,并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建立耗材一致性評價機構。
?
然而,耗材一致性評價并非易事。馮靖袆表示,耗材一致性評價要從材料本身、產品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入手,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結合產品特性發現評價關鍵點,需要醫工人員與臨床醫生加強協作配合。
?
耗材一致性評價腳步漸近,耗材全國性采購改革也將來襲。國辦印發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確,今年下半年起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高值耗材帶量采購談判。不久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李滔也表示,在借鑒前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經驗基礎上,國家醫保局將結合高值醫用耗材特點,研究制定相應的集中帶量采購方案,推動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
?
在蔡江南看來,帶量采購目的不是單純降費,而是嘗試建立一種新的、更加透明的價格發現機制。帶量采購等創新做法不是顛覆原有體制,而是實現去中心化,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可負擔性和性價比。改革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前提下,尋求醫療服務生態鏈各相關方的利益平衡點,剝離附加在藥品和耗材上的非治療功能,回歸醫療服務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