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中藥材質量監測工作座談會。會議總結了前期中藥材質量監測工作情況,剖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就下一步做好中藥材質量監測工作進行交流,并圍繞中藥材質量監測抽樣環節的規范化、網絡銷售中藥材質量監測及中藥材質量監測風險控制措施等重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浙江省局就中藥材質量監測工作經驗在會上作了分享交流。
??? 2021年起,浙江省局就將中藥材質量監測納入抽檢工作,經過4年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檢驗+研究”的工作模式,為監管提供了一條新的技術支撐路徑。
??? 一是密切結合監管需要,品種做好三個銜接。品種選擇與歷年中成藥國家藥品抽檢發現風險相銜接,通過監測和數據積累科學評價質量;與市場行情相銜接,關注價格波動大、供應緊張等的藥材;與推進國家標準建設相銜接,監測低質量標準藥材,制定或提升標準,從而提高監測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 二是分層分步逐級推進,省市協同共謀實效。監測工作由省局組織、省院指導、省市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通過組織對省外藥材市場集體調研,召開初、中、末期方案交流會等活動,提高質量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并緊盯突出問題,開展針對性監測工作,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 三是分散采樣集中檢驗,探索研究深挖風險。參考國家藥品抽檢組織方式,在全省同步采樣,覆蓋種植基地、企業原料庫、交易市場,統一檢驗。對全國代表性生產基地的樣品進行調研采樣,從種質選擇、種植方式等方面跟蹤收集樣品,保證樣品采樣的代表性。
??? 四是多重措施嚴防風險,閉環管理提升質效。通過開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等形式指導農戶科學種植,從種植源頭環節嚴格控制質量風險。以抽檢結果和探索研究為基礎,根據風險提示制定質量標準提升藥材質量,并進一步挖掘抽檢數據價值,為后續研究確奠定基礎。